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国家不断出台和强化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作为食品安全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的“食之有味,品之安全”——食安科普先锋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今年暑期深入社区与市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食品安全调研活动。
【政策背景:护航食品安全,共筑健康防线】
随着《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深入实施,国内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也日趋严格。然而,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知仍存在诸多误区,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选择,也对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挑战。在此背景下,食安科普先锋实践团的成员们期望通过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大众对于食品添加剂认知情况,并结合专业知识帮助大众纠正误区,引导大家理性看待食品中的添加剂问题。
【市场调研:揭秘“零添加”、“零糖”标签背后】
实践前期,团队成员们通过线下市场调研,发现苏果超市、校园超市等场所中,越来越多食品标榜着“0添加”、“0糖”的标签,这些看似诱人的宣传语背后,是否真的如消费者所期望的那样纯净无添加?面对这一社会现象,实践团成员们决定揭开真相,对超市中带有此类标签的食品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数据显示,在团队收集的7种标有“0添加”标签的食品中,仅有2种食品配料表除原料外无食品添加剂;16种标有“0糖”标签的食品中,有7种食品明确指出为“0蔗糖”,另外9种食品标签中含有赤藓糖醇、海藻糖等代糖。
超市中标有“0添加”“0糖”的部分食品
以上数据表明,尽管“0添加”这一标签在吸引消费者时可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实际上并非所有标注了“0添加”的食品都真正做到了无添加。此外,食品标签可能存在的误导性。尽管“0添加”和“0糖”等标签在营销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它们并不总是能准确反映食品的真实情况。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保持警惕,不要仅仅依赖标签上的信息,而应该通过查看配料表等方式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这也启发团队,食品标签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要求商家用更准确的标签引导大众消费,而在食品安全科普道路上食品专业的学子也不能停下脚步。
【问卷调查:倾听民声,洞悉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及“零添加”、“零糖”概念的认识与态度,实践团成员们精心设计了线上线下问卷,广泛收集公众意见。线上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累计收集95份调查问卷,线下则在社区、学校周边进行面对面调研,累计收集16份访谈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但同时也存在不少认知误区和疑惑。这些数据不仅为实践团提供了宝贵的调研资料,更激发了团队成员开展后续食品安全科普宣讲的紧迫感与使命感。
线上调查问卷结果
线下调研
【展望未来:持续耕耘,共筑安全防线】
展望未来,“食安科普先锋实践团”将继续秉持初心,勇担使命,持续关注食品安全领域的最新动态。团队计划将调研成果与线下宣讲相结合,不断优化宣讲内容与形式,以更加贴近公众需求的方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同时,实践团还将积极寻求与社区、学校的合作机会,将食品安全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为构建安全、健康、可持续的食品安全环境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赵奕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奕娜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