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至7月12日,由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9名师生组成的“剪影传情,纸韵述史”暑期社会实践团联合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以诸暨市庄余霞村为主要活动地点,深入挖掘、发扬红色故事,以非遗剪纸的形式讲好庄余霞红色故事,为红色基因的延续贡献了青年力量。

庄余霞村拥有悠久的红色历史,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涌现了一大批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人士。当我第一次站在庄余霞陈列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时,我对这座红色村庄的敬意油然而生。小小的村庄里竟走出了58名革命先辈和29名共产党员,他们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在本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熟悉陈列馆所记录的故事和英雄人物,并承担起“志愿讲解员”的责任,进行详细讲述。对于第一次接触讲解工作的我来说,内心充满了不安与犹豫。面对红色庄余霞陈列馆内详尽的史实,挖掘革命史迹的历史背景变得格外困难。好在有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同伴的鼓励,我们团队顺利完成了每一次的讲解,讲解人次达300余人,并获得了一致好评。

图为实践团成员剪纸。于淼 供图

这次的旅途中总是充满着“新体验”与“新收获”。为了创新宣讲形式,让“非遗剪纸”与“红色宣讲”有效结合,承担起非遗传承的责任。我们通过非遗剪纸的方式,把庄余霞的故事和英雄人物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在向诸暨市非遗剪纸传承人宣利清老师请教后,我们趁热打铁,即刻定下剪纸的内容,开始了创作。一开始,我满心欢喜,觉得这是一项富有乐趣的体验。剪纸过程中,我神经高度紧张,小心谨慎,时刻关注纸张的状况,害怕一个失误就让即将完成的作品前功尽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失去耐心。但转念一想,当我们拿着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现庄余霞人民的英姿时,配合生动的宣讲,一定会引起更多的共鸣。就这样,我们六个人摒除杂念、互相鼓励,在一周时间内,完成了近30幅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被用来展览,有的被用来当做纪念品,赠送给前来庄余霞参观的参观团们。杨光同志的儿子杨明看到肖像剪纸后作了如此赞叹:“太用心了!用艺术手法再现革命前辈形象,弘扬革命精神,值得鼓励提倡!”看着大家对这些剪纸作品赞赏有加、连连夸赞,激动和自豪感不断涌上我们的心头。

图为实践团成员剪纸作品部分展示。李楠楠 汤晓菲 供图

当我带上扩音器,穿上小马甲,穿梭在场馆之内,以“志愿讲解员”的身份讲述一个个红色故事,我深刻意识到,自己不光是红色故事的学习者,更是红色血脉的传承者。庄余霞陈列馆的杨馆长看着我们游刃有余地讲解,听着铿锵有力的讲解声回荡在场馆内外,不由得发出感叹:“一群小鸡孵出来了,红色基因后继有人了!”杨馆长年过半百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看着象征庄余霞作为暨阳学院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的牌匾被高高挂起,我不由得联想,在不远的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暨阳学子来到庄余霞,像我们一样学习、传播红色故事,为红色传承贡献暨阳力量。

图为实践团开展宣讲。于淼 供图

在深入学习了剪纸技艺、了解了红色故事后,我们走出庄余霞,来到了浣东街道和济社区,把剪纸体验和这些故事一同带到了小朋友们身边。如果说我们青年是新时代的主力军,那么稚嫩的孩童就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在他们的心中播种下一颗红色的种子,期待着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让红色基因绵延生长。

图为实践团为浣东街道和济社区小朋友带来红色故事和剪纸体验。于淼 供图

我们仍将走在“红色宣讲”的道路上。作为“志愿讲解员”,我不光对红色历史进行了更深入的研习,学习传承了剪纸技艺,还在宣讲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深感此次社会实践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遇,它让我更为真切地认识到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我们大学生将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凝聚青年力量,释放红色能量,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出最绚烂的光芒!

(通讯员 严雅婷 汤晓菲)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严雅婷 汤晓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汤晓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0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