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许雪琳 张敏敏)用实践感知乡村之韵,用镜头赋能乡村振兴。2024年7月8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团委“助力乡村振兴,聚焦大田县‘微度假’新方向”——“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一行10人赴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建设镇建国村,开展为期8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以校地共建为平台,探索实践育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机制,解锁“微度假+”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密码。
图为实践团师生于村部前合影 徐慧端摄
潜心调研,让琵琶古堡“尽收眼底”
实践团依托“1+1访谈”模式,罗列采访提纲,共计走访基层干部、乡贤、村民代表等受访对象6人,形成人物访谈实录视频100分钟,整合汇总琵琶堡宣传资料近1万字,为赋能“琵琶古堡,生态建国”提供一手资料。据悉,建国村这首动人“琵琶曲”,原从西北方向走来要向东南挺进,被游文一栓住,在澄江这里弹唱已经650年,现在还在继续弹唱,是山里乡墅建筑史上一朵“奇葩”。基于实践团前期背调、实地勘察等拍摄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实践团师生和建国村村干部一拍即合,洽谈会上气氛友好而热烈,双方很快就确定出《琵琶古堡·生态建国》宣传片以此开篇:一首琵琶曲,诉说相思意,弹唱六百年,醉人更醉心。走进建国村,体验古堡民俗风情。
下一步,实践团将协助大田县建设镇历史文化挖掘编辑部梳理完善建设镇历史文化、琵琶堡景区宣传页、生产队文化纪念馆上墙内容等当下要紧工作;积极推动实践基地人才共育一体化培养模式,选树优秀青年讲好讲活青年激活乡村文旅、助力乡村发展的故事,呼吁更多新农人振兴“古堡”。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人物访谈 徐慧端摄
实践记录,让生态建国“焕发活力”
实践团真诚倾听村民呼声,“揭榜”攻关建设镇政府乡村振兴“订单式”需求,复原拍摄《生产队印记》微型纪录片便其中一项。该记录片以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改革,亿万农民分到命根子“土地”为背景,围绕社员劳动插秧、社员记工评定、社员晚间学习、社员夜战加班等5个场景展开,生动再现生产队时期社员间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支持的生活场景。调研途中,实践团师生被一座名为“福兴堂”的古香四溢茶院所吸引。在和福兴堂主人的交谈中,实践团师生了解到福兴堂的创建目的和初衷是为了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通过品茗茶、读好书,修身养气,提升自身。此次实践团为福兴堂拍摄推介视频,希望能为福兴堂的宣传发挥青年作用,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走进这里。
图为实践团拍摄纪录片场景 徐慧端摄
实践团以山水田堡为主线,结合大田县建设镇建国村当地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有针对性地凝炼了乡村宣传拍摄方案,即琵琶堡等宣传推介视频、生产队历史复原微型纪录片,要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同时融入建设镇的历史文化背景,真正体现建国特色。实践团产出原创宣传视频3条,复原微型纪录片1条,当前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各大宣传媒体推广报道,初步统计浏览量高达20W+。
图为实践团深入乡村腹地、走进田间地头勘察拍摄地 徐慧端摄
文旅推广,让微度假“惊艳出圈”
城市新名片,其来有自。实践团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设计和盘点各类让青年人“疯狂种草”的宝藏场景,自制微度假打卡vlog、plog、公众号后期制作,设计自驾旅游路线。下一步,实践团将以“沉浸式”旅游体验视角,完善文旅推广路线,以重温传统、回归田园、寻觅乡愁、诗意生活为核心,巧妙且深度地融合当地琵琶堡、古民居群、福兴堂、长坪山民宿等特色景区,适时增加“古韵古堡”研学体验,推介大田仙草、雪蔗、糟菜等绿色美食,充分挖掘提炼建国村独特的文旅资源,投流自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常见的媒介,掀起大田县建设镇建国村一日游“微度假”宣传热潮。
图为实践团为大田县建设镇定制文旅推广系列海报 叶凯文、彭定安供
据悉,本次社会实践是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团委基于前期的校地共建方案,组建青年师生以助推大田县建设镇“微度假”发展为方向的实践活动,作为落实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重要战场,探索实践育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提升能力、做出贡献,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敏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敏敏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