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白诗瑜 戚茗荃)2024年7月29日晚,在细雨绵绵的夏日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文化盛宴——凉山西昌火把节,在热烈与温馨的氛围中缓缓拉开序幕。为深刻体会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的深厚内涵,来自重庆大学的“寻访·探忆”实践团,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切的体验,深入彝族腹地,通过彝族特色民族服饰的穿戴与参与火把节的狂欢,见证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火共舞:火把燃情夜,彝风颂千年
当天晚上,浓厚的节日气氛弥漫在航天大道五段至七段,成千上万的人汇聚在这里,热闹非凡。备受期待的“激情火把节·最炫民族风”西昌火把狂欢夜活动盛大开启。
今年的凉山彝族火把节以“激情火把节·最炫民族风”为主题,组织了丰富的主体活动和配套活动。主体活动包括西昌火把狂欢夜、天天火把节暨音乐美食季、“三大强州”招商引资推介会、凉山州彝族传统选美决赛以及精彩的节目展演等。
凉山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火把节在彝族传统节日中被称为“都则”,是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厚的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吸引着数十万国内外游客前来“玩火”,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这一盛事也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彝族盛装人民留影 王奕煊摄
活动开始前,火把广场便聚集了大量游客,欣赏着彝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器,看着早早换上彝族盛装的当地居民们,共同期待着即将点燃黑夜的火把节。
同时,实践团成员积极投身于火把节秩序维持、引导介绍等志愿活动中,助力火把节顺利举办,让更多外地游客了解彝族民俗文化,推动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
图为实践团成员担任志愿者维持火把节秩序 王奕煊摄
民族服饰:衣舞情相连,和阖一家圆
火把节作为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象征着驱邪避祟、团圆庆祝的美好愿望。在这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选择了体验彝族特色服饰,尽情融入这场盛大的庆典。
有趣的是,实践团成员们发现,尽管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但街道上,彝族同胞们大多身着日常服饰,朴素而自然;而外来游客则纷纷换上色彩斑斓、工艺精湛的彝族特色服饰。这一现象,不仅展现了彝族服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接纳,成为了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情感的桥梁。
“我们穿上传统的彝族服饰,是对这份文化的致敬,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尊重它。”实践团成员如是说。在这个火把节的舞台上,本地人与外地游客共融共欢,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体现出民族团结的深厚底蕴。
雨中狂欢:雨中火把舞,团结铸辉煌
尽管天公不作美,细雨绵绵不绝,但这丝毫没有减弱火把节的热烈气氛。数十万群众不顾雨水,手持火把,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这一传统佳节。实践团成员们也纷纷加入其中,他们身着彝族服饰,与彝族同胞手拉手,心连心,在雨中跳起欢快的达体舞,感受那份来自心底的喜悦与温暖。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群众围绕火堆共舞 杨景然摄
在欢呼声中,88个小火堆和3个大火堆同时点燃,瞬间燃起了人们的热情。随着音乐的响起,火焰在夜空中跳动,大家手牵手围拢篝火,尽情地享受着火把之夜的欢乐。人们的舞步整齐而有力,舞姿轻盈而动感,每一个动作都流露出活力与节奏感。大雨浇不灭熊熊燃烧的火堆,因为不断有无数捧柴火融入其中;更浇不灭十余万人民熊熊燃烧的火焰,因为这是来自祖国各地人民,同心同德齐聚西昌,只见“满天星斗落人间”,只见绵延不见尽头的火龙,点燃了无尽民族团结包容的希望与梦想。
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火把巡游。这场雨中的狂欢,不仅是对彝族文化生命力的最好诠释,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精神的生动展现。
深度交流:探源知根底,交流共结心
狂欢之后,便是更深层次的思考。雨中狂欢结束后,实践团成员采访到了现场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与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火把文化与彝族服饰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着彝族服饰)正采访当地居民 杨景然摄
火把节不仅是彝族人民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彝族精神、信仰、社会生活和民族团结的集中体现。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终结,是永恒的精神支柱。火把节正是基于对火的崇拜而诞生的节日,它反映了彝族人民对火的敬畏与依赖。火把节期间,彝族人民通过点燃火把,游走村庄、焚烧疫病和邪恶之物,以祈求家人和牲畜的平安健康。
通过这些深入的交流,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彝族服饰还是火把文化,都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他们也更加坚信,只有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才能促进民族团结,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辉煌篇章。
结语:彝行心自明,彝意共前行
重庆大学“寻访·探忆”实践团此次凉山之行,不仅是一次对彝族文化的深刻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旅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民族文化始终是民族的根与魂,而民族团结则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
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青春力量。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珍视不同民族的文化,守护好国家的民族团结,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播彝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这一伟大的文化传承中。”实践团队长许雨乐总结道。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白诗瑜 戚茗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白诗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