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张天慈)蝉鸣声响,夏日悠长。为普及认知障碍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养老照护护理方式,2024年7月13日至19日,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杨柳枝志愿者服务队在重庆渝西医院精神卫生康复中心杨雯雯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前往重庆渝西医院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患有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老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照护与陪伴,队员们结合校内所学,探索和实践老年照护的新方式,以实际行动传递社会关爱。
在重庆渝西医院 住院部三楼认知功能障碍专区 ,杨柳枝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开始了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里,他们不仅要学习照护认知障碍的老人的方法 ,更要学会如何与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 建立起心灵的连接。
晨光初照,温情照护
清晨的渝西医院,宁静而祥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大地上。杨柳枝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身着统一的白大褂,在各自指导护士的悉心带领下,分散到白班、机动班和值班等不同岗位,以满腔的热情和细致的关怀,开始了新一天的照护之旅 。
在认知功能障碍专区,队员们亲身体验了照护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帮助老人起床、穿衣、洗漱,陪伴他们聊天,散步。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照护工作的不易,也感受到了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在忙碌的工作间隙, 正在帮助老人起床的辛思语照护师向队员们强调了防跌倒的重要性,“在这里,确保老人不跌倒是照护师的首要任务。老年人骨骼较为脆弱,一次跌倒可能导致骨折甚至生命危险,因此绝不能有丝毫大意。”队员们认真倾听,并细心记录下每位老人的病情和照护要点。
图为志愿者辅助老人起床 郭霁昕 摄
温情共融,手作心传
在认知功能障碍专区,治疗师与杨柳枝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们携手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手工活动。这些活动将分两天进行,为的是通过折纸星星和包抄手等互动,提升老年人的大脑活力和注意力。护士、照护师、志愿者以及老人们共同参与,一起享受这个既有趣又有益健康的活动过程。
折纸星,启智润心。活动伊始,第一天下午,志愿者们充满耐心地指导老人们进行折纸星星的制作,志愿者们一步步地演示,将五彩斑斓的纸张巧妙转化为精致的星星。老人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很快,一颗颗精美的小纸星星在他们的手中诞生。面对自己的作品,老人们自豪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充满了成就感。
包抄手,手艺传承。到了第二天下午,活动内容发生了有趣的转变。这次,老人们成为了老师,他们主动教授起志愿者们如何包抄手。从和面、擀皮到调馅、包制,老人们凭借丰富的经验,一步步指导志愿者们。在老人们的悉心传授下,志愿者们逐渐掌握了包抄手的技巧,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其乐融融。
图为志愿者与老人们一同包抄手 李蕙桐 摄
音乐为桥,爱满心房
音乐治疗是这次实践活动的亮点之一。在古朴的娱疗室内,老人们在志愿者的指挥下,共同唱响经典老歌, 同时用布恩吉他弹奏出经典旋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时光在这一刻仿佛静止,唯有爱心和音乐在流淌。 志愿者谭睿在活动中感慨地说:“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能够跨越年龄和疾病的障碍,触动人心。”志愿者们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弹奏,共同歌唱,他们的心紧紧相连,情感在音乐中得到升华。
图为老人们正在接受布恩音乐治疗 张天慈 摄
志愿者们表示,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学习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方式的机会,更是自我成长不断进步的一次机遇。杨柳枝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希望这次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认知障碍的老人带去了更多的关爱和温暖,让他们在记忆的尽头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图为服务队成员们在重庆渝西医院前合影 李蕙桐 摄
随着“三下乡”活动的圆满结束,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杨柳枝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刻感悟离开了重庆渝西医院。他们不仅为老人们带去了丰满的欢乐和长久的回忆,更在服务中领悟到了老年照护的深远意义。志愿者服务队中的志愿者高呈芷逸说:“每一次陪伴,都是心灵的洗礼;每一份关怀,都是爱的传递。愿这次三下乡团队队员们的点滴付出,能为这里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一抹温馨。”是呀,对于志愿者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他们将以更加成熟和坚定的姿态,继续在医学领域发光发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天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天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