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王一卓)安康,坐落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被誉为“生物基因库、秦巴万宝山、中药材之乡”。疫情时代过后,中医药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更好传承中医文化,服务中医药产业发展。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传岐黄薪火,扬中医文化”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安康市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中医药文化发展调查。围绕“中医文化、产业发展、疾病诊治、人民健康、康养服务“等话题,深入医院以及中医药店铺和文化产业园等单位进行走访调查,为中医药文化发展贡献西大学子的一份力量。
深入调研,溯中医文化之源
“传岐黄薪火,扬中医文化”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的第一站来到了安康市中医医院。实践小队跟随着医生的指引,来到了安康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展厅,并进行了参观和考察。展厅详细介绍了安康市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沿革,安康市中医药目前的发展状况,为探寻安康市中医药的发展体系进一步理清了脉络和思路,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对于各种中医药材以及医书药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医院医生的解释下,团队成员深刻的领会到了当代医疗下中医药与西医结合的重要作用和对疾病治疗的显著效果。
在参观完中医药文化展厅后,实践团又前往了中医医药体验展区,亲身体验中医药治病所进行的流程,望、闻、问、切,了解中医基本的看病原理,感受到了中医药特有的看病机制及其所具有的特殊性。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中医药展示厅
对话名医,知中医文化之妙
实践小队的第二站前往了安康市各大中医药诊所,其中以杨凌诊所为代表,实践小队的两名成员对其进行了重点采访。
在采访中张大夫提到,中医药重点就是辩证论治,五行学说。看病因人而异,同样一个病也有不同的诊疗方法。病有先天之本以及后天之本,人体有阴阳两种属性,通过阴阳之间的调和维持着身体的平衡属性。
中医药就是通过调理身体中各个部分的气血就是所谓的舒筋活络,综合调整,辩证治疗。关于中医药又分为很多派系,但究其根本中医就是一门调和的学问,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二者并不相克,在许多方面有相辅相成之美,张大夫利用疫情期间的诊疗作为案例,列举了一系列中医与西医结合的成功案例,使得团队成员清楚的认识到了中医与西医结合在新时代医疗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图为团队成员与中医大夫合影留念
链接康养,扬中医文化之光
实践小队的第三站来到了安康智慧健康享老服务中心,经负责人员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了目前中医药在老年康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中医药的药理和治疗理念为中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其中主要的项目包括了使用中药汤泡脚、按摩穴位、艾灸等等。在日常疗养和治疗方面,将中医药与现代科技设备结合起来,利用科技手段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团队成员在中心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馆内设置的医疗设备,也随机采访了在馆内正在进行诊疗的人员,经过与他们的沟通,目前大部分的中老年人对于中医药智慧康养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合理的价格以及良好的信誉,使得他们更加信任诸如此类的智慧康养中心,愿意来此进行身体的调理。团队成员经过与负责人员的沟通后,了解到目前中医药在康养方面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负责人表示目前社会人群的认知以及政策的对点落实是目前中医药康养服务急需突破的难关,希望通过中医药文化的不断发扬以及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支持可以使得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运用到如今智慧康养的实践当中。
图为团队成员对康养中心负责人进行访问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传岐黄薪火,扬中医文化”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基层医疗击鼓,扎根实地调研,研究中医药的传承发展的动态过程,将中医药与如今愈加火热的康养产业相连接。通过中医药文化的不断被发掘及认可,社会的康养产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情况下,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必将为解决社会养老问题贡献出不可磨灭的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王一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一卓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