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王文瑶) “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医者初心为何,如何践行,这个问题深埋在每一个医学生的心中。为了得到答案,2024年7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赴云南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云南省中医院进行参观体验学习。
中医护理——“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护理科室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参观并体验了科室内的中医特色护理项目,包括耳部刮痧、平衡火罐、隔姜灸等。
耳部刮痧是通过刮痧手法对耳部进行刺激,达到疏耳络、醒大脑、活气血、通淤滞、祛寒湿、调五脏的全新养生项目。护理老师介绍该项目:“许多上班族会选择在工作结束后感到十分疲惫时来做一次耳部刮痧,效果立竿见影,他们常常能在过程中安心地沉入梦乡,让疲惫的身心得以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耳部刮痧。通讯员 许樟则 摄
实践队员在体验过后也表示十分舒适。耳部刮痧契合中医养生之道,是对中医技能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新时代运用。
平衡火罐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反射为治疗途径,以达到增加机体器官组织反应、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作用。在进行平衡火罐的项目时,护理老师精准掌握火候和力度,熟练运用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等一系列手法,动作流畅,将中医传统疗法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中西医结合产生的特色护理手段之一,平衡火罐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平衡火罐。通讯员 许樟则 摄
隔姜灸属于隔物灸的一种,早在明代就有记载。置姜片于痛处,用艾炷于上灸,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现代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现代灸治方法与古代大体相同,亦有略加改进的方式,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层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隔姜灸。通讯员 许樟则 摄
诸如此类的中医特色护理项目还有很多,譬如推拿治疗、眼科核桃灸、穴位敷贴、耳穴压豆等,各类护理手段“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中医药文化在不断创新改进,福泽万民。
大医精诚——“愿普救含灵之苦”
实践队员还有幸邀请云南省中医院肺病科祁向荣医生开展座谈会。祁向荣医生在交流中多次表示,医者仁心,医德为先,现代的“医德”已不再局限于医生的德行,在一定程度上还指代各项医学素质。针对这个话题,他从科研与临床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谈及医生应需要的科研能力时,祁向荣医生认为,医生应该注重科研与临床的结合,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应当担起一个“诚”字。要想实现全面发展,需要注意科研成果有效地向临床实践转化,探求临床现象背后的原理,并为医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创新做出切实的努力。
医德的体现主要还是在临床工作上。祁向荣医生谈到,要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尽可能地做好患者病情和能力的平衡;医生应培养“推己及人”的人文关怀,与病人和家属沟通时注意语言措辞,关注对方的情绪,尊重对方的选择;医生应培养“克己循纪”的道德修养,坚持医药相关准则,遵循行业相关纪律,建立互信、互尊、互爱的医患关系。
图为实践队员与祁主任进行交流。通讯员 许樟则 摄
药传千秋——“岐黄一脉惠九州”
在云南省中医院的中药药房,实践队员进行了简单参观学习。这里与传统中药房有所不同,药柜里不是散装的中药,而是包装好的、规定克重的小包药材,上面标明了产地、学名、生产日期等,为药师配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药房医生进行了配药过程的介绍,并表示还有需要改进的方面,例如过程略显繁杂等。药房的现代化、机械化建设正在进行中,向着便民惠民的方向不断改进。
图为实践队员与药房医生进行交流。通讯员 许樟则 摄
“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通过此次交流学习,实践队深刻领会了其中的意义。
学医者求天下无病,此为初心;求技艺守正创新,此为医德。作为新时代传承医术的人,医学生们应当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王文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文瑶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