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魏佳怡 张阳 陈艺夫)“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夏日的骄阳,明媚着,热烈着,点燃了每一个支教人的激情与活力。伴着烁玉流金,趁着青春正好,徐州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翰墨风华”实践团心怀博爱,踌躇满志,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北邢楼村与銮墩村开启了暑期支教实践的新篇章——知“艾”防“艾”,与爱同行,以对健康的希冀和对少年的呵护为画笔,在乡村山水间描绘着一幅名为“爱在艾间”的水墨画。
活动前期,实践团通过查阅艾滋病相关政策和重要知识,全方位地认识艾滋病现状及其预防措施,做好了充足的防艾宣传普及准备。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发现当今社会青少年由于缺乏性科学知识的有效传授和性道德观念的正确引导,致使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性道德意志薄弱,性偏离行为和性违法犯罪行为日渐增多。青少年的防艾知识匮乏,防艾意识孱弱是其主要原因,防艾课堂亟需青年助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翰墨风华”实践团决定做健康知识的传播者,青春岁月的引导者,“以爱护童心,防艾共同行”。用博爱之心守护纯真稚子,把防艾贴士刻进少年心灵。
图为堂课中实践成员在宣传防艾。 陈艺夫 摄
此次支教活动,实践团以“小切口、大方向”双线并驱的形式向农村孩子们开展一系列的防艾授课。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手工课堂切入国家与公众密切关注的艾滋病话题,将晦涩难懂的艾滋病符号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手工教学,实践团成员用轻声细语指导着孩子们制作红丝带,大手握小手,一条红纸,指尖轻绕,一根根红丝带就这样捧在孩子们的掌心,如同他们对健康生活的憧憬与追寻。这种快乐学习的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认知艾滋病的兴趣,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而且将红十字会理念刻进国家的未来——少年的血液与基因中。
图为防艾课堂实践成员做最后总结。 陈艺夫 摄
手工课后孩子们手拿着红丝带奔跑在绿茵场上,他们用蓬勃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向世界宣告着少年的永不妥协。而随风飘扬的红丝带,象征着防艾意识在青年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这虽然只是防艾普及的一小步,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步。终有一天,艾滋病不会再是让人们噤若寒蝉的禁忌话题,终结艾滋病的未来,青年在努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读书点与书童展示红丝带。 王梦娇 摄
在红丝带的引领下,实践团在讲述艾滋病理论知识的时候,每一个孩子小小的眼睛里都充斥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防艾课堂因实践而精彩。实践团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互动问答、情景剧、短视频等,一一向孩子们讲解了“什么是艾滋病”、“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逐渐提升孩子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让他们拥有了解自身的健康权利。与此同时,实践团还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博爱是青春的底色。支教活动不仅关乎防艾知识的传递,更强调爱的传递。在支教的过程中,实践团用爱心去关怀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他们的困惑,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培养他们互助友爱的精神,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在艾的环境里学会预防,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与支持。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支教小朋友的合影。 翟梦肖 摄
此次社会实践,让防艾之风吹到了乡村孩子们的身上,不仅提高了农村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识,使他们在青春的岁月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还体现了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徐州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翰墨风华”实践团的成员们用自己的行动为防艾普及宣传贡献博爱力量,守护孩子们心中的彩虹,鼓舞着孩子们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烙印在他们的心中,为乡村振兴加一把青春的干柴,让和谐社会“烧”得更加绚丽多彩。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魏佳怡 张阳 陈艺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魏佳怡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