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邱天垚) “江南福地,千古流芳”,常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在常熟,曾有一位举世瞩目的科研明星,却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他隐姓埋名十七载,只为制造出国之重器,他就是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子与通信工程“星火之音”志愿宣讲团为学习“两弹一星”元勋的奋斗精神,拜访了王淦昌先生的故居,希望在那里,实践队成员能学习先辈的优秀品质,传承先辈高尚的精神。
走进故居,仿佛置身于王淦昌先生奋斗的一生中。这里不仅有他早年求学的珍贵照片和手稿,还有他参与核试验的相关文物与历史资料。从他的工作室到生活区,无不体现出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智慧和朴素。特别是在他的书房中,那些泛黄的书籍和笔记本,记录了他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思索和实验过程。
图为王淦昌故居部分展品
实践队员了解到,在王淦昌先生潜心研究他发现的世界上第一个反西格玛负超子时,他收到国内发来的一份绝密电报,而他的回答只有短短六个字:“我愿以身许国”,为了帮助中国造出原子弹,获得安全和尊严,毅然放弃了诺贝尔奖,放弃了对个人荣誉的追求,而潜心研究中国的原子弹事业。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游客介绍王淦昌先生
在1982年,年近八旬的王淦昌先生与另外几位科学家共同提出“863”计划,让中国技术研究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王淦昌先生也把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全部捐献给原子能所,他在信中写道:“我自愿将奖金全部捐献给原子能所中、小学,愿娃娃们茁壮成长,好为原子能事业多做工作”。
实践队成员为了学习王淦昌先生不慕名利,一心为国的精神,同时也为让更多青年学子学习并传承这高尚的品质,实践队成员自制并发布宣传视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能看到中国科学家的无私与担当。
图为实践队成员制作并发布宣传视频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王淦昌先生像无数中国科学家一样担起了国家的责任和人民的希望。当代青年学子必将学习并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从先辈的故事里汲取前进的力量,一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邱天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邱天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