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注脚,承载着各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智慧结晶,其保护对于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和增强民族身份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是在时代的呼唤下顺势而兴,成为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展演的领航员,在艺术研究、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让文化瑰宝能够穿越历史的长河,在现代生活中回响,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图一为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踏浪寻歌”团队成员生活在海天一色的画卷中,拥有着与生俱来的海洋情结。无论是晨曦初照的海滩,还是夜幕低垂的渔港,都充满了鲜活的故事,成员们对于潮起潮落间的旋律——咸水歌更是有着自觉传承的使命,继而将探索北海咸水音韵与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相结合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月25日下午三点,团队成员步入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探寻咸水歌传承与中越关系发展的独特之道。非遗传承研究部部长苏远志化身为文化向导,指引团队解读北海非遗的流传密码,带领成员们感受贝雕、角雕、木雕等精致展品跨越时空的魅力与韵味。在非遗中心的每处角落,仿佛都流淌着匠人的热爱与追求,带来的触动如同山间的回声,久久不能散去,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艺术情感的悠长与深远。

图二为展馆内北海咸水歌介绍

图三为苏部长为团队介绍展馆藏品

随后调研进入高潮,团队成员与苏部长在交流访谈中碰撞思想的火花,深入探讨了北海咸水歌的当前传承情况以及后续发展方向。通过苏部长深思熟虑的回答,团队发现了北海咸水歌接力传承的痛点和难点。作为碧浪白帆间最动人乐章的咸水歌,正如一颗珍贵的遗珠在时代的风尘中渐渐被遗忘,面临着如何填补代际之间的文化鸿沟,在寻求与现代社会融合的过程中,北海咸水歌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了一道亟待解答的谜题,而这道难题的解题过程,青年学生不要缺席,也不能缺席,需要合力吹响青春的号角,激励全社会共同参与进来,让咸水歌依旧成为心灵的桥梁,让年轻的心与历史的脉搏同频共振,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和广度。

图四为团队采访苏部长现场

图五为团队与苏部长合影

文/李玉玲 肖婷尹 蔡嘉怡 莫惠霞

图/梁随安 肖婷尹 李玉玲 蔡嘉怡 莫惠霞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肖婷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婷尹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7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