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海科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桃花岛调研生物多样性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郭永志)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因此,为了提高同学们实地采集和鉴别物种的能力,完成从书本到实践的跨越,7月16日,浙江海洋大学海科学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桃花岛生物多样性”调研团前往桃花岛,进行泥相生物的采集。本次活动,由老师带领,同学们分组前往中、高、低潮带进行定量和定性采集。
在定量采集中,同学们先将样方插入泥中,然后用铁锹将样方内的泥铲到桶中,再转移到有清水的地方对采集的泥进行过筛,挑拣出泥里的生物。
图为同学们进行泥相的定量采集 郭永志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泥进行过筛 姚如玉 摄
在定性采集中,即使烈日炎炎,行动困难,同学们也依旧没有喊苦喊累,都拿着各自的工具各显神通,找准时机,捧起一抔泥,就收获不少小生物。也有同学相互合作,对目标围追堵截,在泥里抓到了不少螃蟹、虾、鱼,甚至还有海参,满载而归。
图为同学们进行泥相的定性采集 姚如玉 摄
图为同学进行泥相的定性采集 郭永志 摄
在采集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遇到了长期在此处采集泥螺的大叔大婶,他们全副武装提着塑料桶,拿着专业的捕捞长杆,对藏在泥里的泥螺一网打尽。泥螺虽长自泥里,但一点葱油辣椒就能让它成为浙江沿海人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沿海的人民在享受海洋的馈赠的同时也守护着海洋,他们的呼吸和潮水的涨落同频,他们的命运和海洋生物的兴衰共起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寻自然法则,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与自然共栖的生存之道。
图为团队成员们在泥地中行走 姚如玉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的集体合照 郭永志 摄
本次桃花岛泥相采集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下圆满结束。在这次实践中,书本图片上的生物都能够被同学们捧在掌心观察,这不仅让同学们对于书本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意识到那些生物不只是几行文字介绍,更是一个个小生命,就是这样鲜活的存在,才构成丰富多彩的自然。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拉近了同学们和生物的关系,也促进了对桃花岛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了解,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桃花岛生物多样性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完善全国的生物多样性统计和调查,为维护生态平衡,采取及时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郭永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永志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