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梁梓颖)2024年7月23日,广东海洋大学“前‘土’无量”“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以下简称“团队”)踏上了前往湛江市徐闻县城北乡石岭村的旅程,通过实地考察、交流等方式探索这片土地的乡村振兴之路。在村干部的热情接待下,团队与石岭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共同见证了当地在农业发展、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图为团队在实践路上。供图 郭颖妍

1.深耕土壤,挖掘农业潜力

抵达石岭村后,团队首先聚焦于这片肥沃的土地。在村干部的引领下,团队了解到,石岭村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富含铁铝氧化物,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根据农业部门的监测数据,该地土壤pH值稳定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达到2.5%以上,为农作物的优质高产提供了坚实基础。在交流中,钟干部详细介绍了石岭村的农业种植结构,特别是玉米、花生、辣椒、生姜、韭菜、香蕉、桉树、荔枝等农作物的种植情况。他特别提到,生姜作为村里的特色作物之一,其种植周期长达两到三年,但收获的不仅是经济收益,更是村民对土地的深情与坚持。

团队特别关注到生姜种植区,通过实地取样分析,发现其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有利于提升生姜的抗病性和品质,验证了“好土出好姜”的农谚。

图为团队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农田。供图 郭颖妍

随后,团队走进田间地头,亲身体验了辣椒地与生姜种植区的繁忙景象。在百香果树下,团队成员们围坐一起,乘凉闲聊,同时仔细观察土壤状况与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这里不仅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更是村民们辛勤耕耘的希望之地。

午后,林书记的加入让交流更加深入。他引领团队领略了石岭村独特的地形地貌——一个被火山文化深深烙印的山地村落,中间高耸,四周低缓,宛如自然赋予的宝盆。沿途,团队成员们还见证了织麻绳作物的传统工艺,以及火龙果地里一年三熟的丰收景象。更有农户种植释迦果、柠檬树等特色水果,展现了石岭村农业发展的多元与活力。

2.环保先行,守护绿色家园

在谈到乡村环境问题时,林书记表现出了深刻的思考与忧虑。他坦言,由于村民们忙于农活,无暇顾及环保与卫生工作,路旁杂草丛生成为乡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为此,他提出了企业承包土地、农民转让使用权并分享红利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减轻农民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中来。然而,他也深知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支持。

针对乡村环境治理难题,团队提出了“绿色农业+生态补偿”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另一方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参与乡村环境治理,如投资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站,同时给予农民一定的经济补偿。希望这一模式不仅能改善乡村环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3.传承与创新,激活文化土壤

在探索土壤潜力的同时,团队也不忘挖掘石岭村的文化土壤。林书记向团队介绍了石岭村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带领大家游览村中极具特色的古人旧居以及学堂旧址。作为一个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石岭村在清代时期曾孕育出一位四品官地主,为这片土地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印记;村民们注重教育,自发组织、筹集助学金,帮助村中学子完成学业。这些古建筑与故事不仅是石岭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调研发现,石岭村不仅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还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交流中,团队建议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中,如举办“生姜文化节”,通过讲述生姜种植故事、展示传统农具等方式,吸引游客体验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此外,团队还提议建立土壤知识科普基地,将土壤科学知识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提升村民及游客的环保意识。

图为团队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旧居和学堂。供图 郭颖妍

通过此次探访活动,团队不仅深入了解了石岭村在农业发展、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现状与挑战,更感受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与智慧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青春与力量。

图为当地负责人与团队合影。供图 郭颖妍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梁梓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梓颖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53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