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14日,福建师范大学“刺桐筑梦”实践队赴泉州开展“青春寻根华侨路,红色血脉咏流传”暑期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华侨华侨历史与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擦亮“侨批”名片,传播华侨精神

在泉州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实践队从讲解员对侨批和红色文化的详细解读中了解到,一封封侨批其实就是一个个故事,是海外华侨的血泪和汗水,是对亲人、家乡的责任感,更是对祖国的热爱。“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泉州侨批馆)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队成员讲解侨批的内涵)

在实地探访中,实践队队员们详细阅读了一封封泛黄的、承载着历史的侨批,同时亲手写下信件,借此表达对“吃苦耐劳、笃诚守信、勇于开拓、情系故里、热爱祖国”的华侨先辈们敬仰之情。在与侨批馆负责人的交流中,实践队理解领悟了她们搜集、抢救、保护和研究侨批文化的重要性,同时队员们纷纷表示应该加强对外传播,让侨批“名片”更好地走出去,积极向世界宣传侨批文化蕴含的拼搏奋进、仁爱亲和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努力把侨批打造成为筑牢华侨“根、魂、梦”的精神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文化名片”,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先辈华侨写信,表达敬意)

回望“梧林”建筑,深耕华侨文化

在石鼓山下,梧垵溪旁的梧林村落,实践队队员们在穿梭于青石板的村巷、观赏红砖墙的楼房中,领略了中西合璧之风韵,南洋华侨之历史。实践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线上线下双渠道对社会大众开展关于华侨文化与历史的调查,并通过查阅资料,采访当地人和讲解员,她们得知梧林的古建筑多为抗战年代华侨回乡所建,一栋名为“侨批馆”的番仔楼内,一封封侨批记录下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这些华侨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毫无保留地把辛苦所得汇入家乡,支撑着家人的生活,并建成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大厝。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晋江梧林传统村落)

(图为梧林村落中的“胸怀祖国”楼)

实践队队员们触摸一栋栋古建筑,倾听一段段华侨的故事,感受到了深厚的乡愁别绪和家国之情。这些建筑也充分展现了闽南地区自清末至民国、新中国的建筑风格的演变,堪称南洋华侨博物馆和闽南文化的后花园。同时,梧林村落也正在整理更多人文历史,并结合泉州当地戏剧、建筑、非遗、伴手礼等文化,开发相关特色文创产品,围绕“家国情、醉闽南、意南洋”三条主线打造闽南侨乡文化展示点。实践队领略到,岁月带给这些古建筑的,除了斑驳的印记,更多的是厚重的历史感,她们了解到梧林将被打造成一个闽南侨文化的窗口、闽台两岸文化的交流地、东南亚华侨的聚集地。

华侨精神筑心中,红色文化咏流传

“一衣带水难相忘,华侨情深似海洋”,海外华侨们在异国他乡不忘初心,从捐资兴学到修路建桥,从出钱出力到亲自上阵,以他们的方式展现其忠诚的赤子之心。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深入研究海外华侨的诚信观念、家国情怀以及艰苦创业精神,进一步丰富扩展华侨史、对外开放史以及中华民族发展史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刺桐筑梦”实践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姿韵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54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