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赖树桦)泱泱大国奋进不止,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非遗赓续,生生不息。为促进新时代民航学子坚定文化自信,深刻领悟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担当,勇担传承非遗的责任。2024年7月14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寻迹春城擘蓝图,航空凌云谱新篇”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牛街庄滇戏博物馆,感悟国家级非遗“滇剧”在民间剧团努力下传承百年的故事。
古韵悠长承岁月,滇剧院里话沧桑
滇剧,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是云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滇剧声腔独特,表现力强;其三大声腔:丝弦腔、胡琴腔、襄阳腔分别源于秦腔、徽调、汉调等古老的声腔,同时又受到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
当日下午,实践团在牛街庄滇戏博物馆馆长张春丽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滇戏大院,探寻滇戏博物馆的前世今生。牛街庄滇戏博物馆前身是由张玉才、张荣、张坤老先生创办的滇剧院;一代代血脉相承,一簇簇文化赓续,几十年来,剧院沉淀着张德恩、张勇、张春丽等五代传人为保护与传承滇戏的执着与使命,加上昆明周边各界滇戏迷的共同努力,才有如今的滇戏非遗文化博物馆。
图为张春丽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滇剧文物
守艺滇腔传古调,创新舞台展新声
一方舞台幕升幕落,一桌二椅一生一旦一丑,唱尽柴米油盐世间冷暖。牛街庄滇戏博物馆团队成员怀着对滇戏文化的执着与追求,始终在时代逆流中坚守并传承滇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更成为非遗传承人的底气与不竭动力。博物馆里有近2万件滇戏物件,是云南省唯一的滇戏博物馆,滇剧的传承人和爱好者正在竭力让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
图为博物馆第五代传人张珂为实践团成员讲述演出经历
学子亲扮滇剧角,粉墨登场展风华
红氍毹上的舞袖歌弦,摇曳翻飞的如练水袖,余韵绵长的声腔戏文,精致典雅的华服严妆。在剧场里,在屏幕中,在课堂上,不断被挖掘、展示、传播的戏曲之美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惊艳。实践团为深入探寻非遗文化精神,团队成员赖树桦和江志飞分别扮上滇戏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妆造,亲身体会滇戏之妙。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妆造过程中,化妆老师必须集中精力,分别完成吊眉、打底彩、画鼻影、铺粉等步骤并帮助他们穿戴厚重的戏服和头饰。
图为滇剧团老师为实践团成员扮装
之后,在张春丽老师的指导下,两位同学登台进行了滇戏的初步体验。经过亲身体验后,实践团成员赖树桦说道“厚重的戏服、头饰,丰富的台词,身体动作和细腻神情的表演,无一不体现着滇剧演员们对滇剧的热爱与专注,真正感悟到滇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体会到滇剧演员们为保护和传承滇剧而不辞辛劳的坚韧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登台体验滇戏
千秋雅调遥相接,一曲乡音最可听。经过此次亲身体验滇剧,实践团成员们对云南非遗文化滇剧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感悟到传承滇剧文化的重要性。实践团将助力推动非遗文化蓬勃发展,锐意进取,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图为实践团与滇戏博物馆成员合影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赖树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赖树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