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魏子昂)2024年7月15日至19日,来自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调研团队踏上了前往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热柘镇的旅程,旨在深入了解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红色革命精神,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社会责任实践。此次调研活动聚焦于传统客家建筑、教育历史遗迹以及红色革命基地,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团队成员对客家文化的理解,同时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探访传统客家走马楼,领略千年建筑魅力】
调研团队的第一站是热柘镇内保存完好的传统客家走马楼,该屋右边是客家吊脚楼,左边是二层客家方围楼,叫天师楼。外新屋建于清中期,由五杠二层楼房构成大型杠式走马楼。该楼井巷相通,游廊相接,共计8井98间,是叶平大校的故居,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单位。走马楼作为客家建筑的代表,不仅展现了客家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走马楼中,调研团成员们被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工艺所吸引,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更深刻地理解了客家文化中“团结、自立、进取”的精神。
(客家走马楼)魏子昂摄
【走进德化学校旧址,追寻教育的光辉历程】
随后,团队参观了德化学校旧址,这所学校曾是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见证了中国教育事业在艰难岁月中的发展与变革。在德化学校旧址,磜上村党委办公室主任叶俊新为调研团成员们讲解了遗址的革命历史事件。1928年6月,中共地下党员邓崇卯、张宏昌等受组织委派来到磜上,以德化学校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6月13日晚,国民党部队开始围剿蕉平红军独立营根据地,红军与其血战两昼夜,最终突出重围。此次围剿造成曹柏生、刘丙妹等赤卫队员和群众共16人被捕或牺牲,243间房屋包括德化学校全部烧毁。通过参观展览,调研团队聆听了关于学校历史的讲解,对革命时期教育的艰难与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感受到了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深远影响。
(德化学校遗址)魏子昂摄
【缅怀红四军革命烈士,传承红色精神】
调研活动的高潮部分,是参观红四军革命烈士曹进洪故居。革命烈士曹进洪故居,1949年在原址上重建,两堂二横,土木砖瓦构造,门口有禾坪。磜尾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流传着许多感人的革命故事。有曹进洪一家五口人为革命牺牲的悲壮故事。通过瞻仰烈士故居,调研团成员们深切缅怀了那些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更加坚定了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决心。
(曹进洪故居内部)魏子昂摄
【与乡镇领导共议乡村振兴,探索发展新路径】
调研期间,调研团队与热柘镇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热柘镇的 “百千万工程”落实发展方向。双方围绕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细致讨论,旨在寻找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推动热柘镇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
(礤上村党委办公室)魏子昂摄
热柘镇领导向调研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未来规划。调研团队成员结合企业资源与优势,从科技创新应用、数字赋能、品牌营销等多个角度出发,为热柘镇乡村振兴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与合作意向。
(调研团队与镇政府工作人员讨论)魏子昂摄
双方一致认为,依托热柘镇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独特的客家文化,通过科技赋能与产业融合,可以有效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提升当地特色农产品与文化旅游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团队的热柘镇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深入接触与体验,团队成员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未来,昆仑万维将继续致力于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实践,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魏子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魏子昂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