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阳明学院马克思主义青年学习社(以下简称“青马学社”)围绕贵州“四大文化工程”中的阳明文化转化运用专题,组成“寻根探迹道阳明”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启了为期七天的“重走阳明悟道路”研学之旅。
(图为实践团队在校出征合影)
7月14日,寻根探迹道阳明队顺利出征,抵达第一站——贵州省修文县。团队踏行玩易窝、阳明洞、何陋轩等历史遗址探寻王阳明在此修学、悟道的痕迹。
(图为修文县阳明文化园门口图片及团队留影)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在居住玩易窝期间,结合半生经历与所学所思,创立了震古烁今的阳明心学,并提出了核心思想之一,即“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体现了主体性原则与主体间性原则,强调了人的生命内部的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
(图为团队于玩易窝参观)
在中国阳明文化园中,团队成员参观了阳明像、博物馆等,同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论阳明文化”的内容。习总书记指出:“王阳明在龙场讲学时向学生提出了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点基本要求,首要的就是立志。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要成才,必先立志。立志就是要养浩然之气,要砥砺、磨炼自己的志向。”这对激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图为中国阳明文化园内场景)
为了进一步理解阳明心学的思想内涵与实践价值,团队成员与中国阳明文化园的文博馆研究员就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理念进行充分的探讨。
修文县委宣传部工作员、文博馆员胡小康同志表示:“从知道到做到,叫‘事上练’,再从‘行’到‘合’、‘合’到‘一’,那个‘一’就是‘致良知’。致良知,没有止境,可以不停地升华上去。一个循环,再一个循环,不停地成长。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将所学的理论付诸实践,并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不断推动个人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图为团队采访文博馆员胡小康场景)
最后,团队成员对园区游客进行了随机采访。其中一位受访游客黄先生表示:“我认为带着孩子们来这里参观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不仅可以让他们感受这里的文化氛围,还有益于塑造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图为团队采访园中游客场景)
图片:严桐、涂泽星、周文瑞
文字:赵益可
校对:陈孟函、兰吉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益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严桐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