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陈乐霓  宋昕妍)月光糕,是梅州客家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传统糕点。据《五华县志》记载,每到中秋节,人们必以月糕、花生、柚子等祀天神和先祖。其中,月糕指的就是月光糕。关于月光糕的来历,五华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客家人迁徙到南方的时候,一直保持着中原的习俗,但是当时南方盛产稻米,很少有面粉产出。因此,中秋节便少了月饼庆团圆。没有月饼,聪明勤劳的客家人想到了用糯米粉制作“月饼”,于是月光糕就诞生了。在梅州市五华县潭下镇,月光糕的制作工艺历经沧桑,传承了近百年的岁月,成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瑰宝。

图为月光糕产品

2024年7月12日,广州商学院会计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会梦起航服务队和星光熠熠突击队,深入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潭下镇的糕味嘉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对非遗传统月光糕制作工艺的实地考察以及学习活动。突击队希望通过此次实地参观和考察,深入了解月光糕的制作流程和工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到达梅州糕味嘉食品有限公司后,队员们首先被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整洁的工作环境所吸引。所有人在进入生产厂前,都必须先经过玄关,在此穿戴好防护用具,进行消杀,以确保生产环境的干净卫生。

图为突击队队员进入生产基地前消杀准备

进入生产基地后,厂长张金海先生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月光糕的生产步骤。从原料的烘烤、筛选、配比,到馅料的搅拌、铺料、压型,再到最后的切块、装袋,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张金海先生的引导下,服务队和突击队队员一路参观了月光糕的生产基地,其中生产区域合理划分,每一部分都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不同的生产环节有序地分布在各自的生产区域。原料区、加工区、包装区各自独立,既保证了生产流程的顺畅,也避免了不同环节之间的交叉污染。每个生产区域都配备了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员工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戴着手套、帽子、口罩,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每一步骤的工作。

图为月光糕部分制作流程

紧接着,队员们采访了传承人张金良先生。在采访月光糕非遗传承人的过程中,队员们聆听了张金良先生对月光糕制作技艺的独到见解。张金良先生详细讲述了月光糕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的演变,以及自己如何将这份传统技艺传承下去的故事。队员们了解到,尽管生产方式已经从手工作坊转变为现代化生产线,但月光糕的制作依然保留了传统的精髓,例如选用优质的原料、遵循传统的配比和工艺流程等。同时,公司还不断创新,推出多种口味和形式的月光糕,例如绿茶味和夏威夷果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和喜好。

对于队员们提出的问题“您认为月光糕作为潭下镇的非遗产品,为潭下镇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张金良先生回答道,月光糕这一产业的发展,为潭下镇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同时也对潭下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他希望月光糕产业的发展,可以为潭下镇的振兴贡献力量。

图为队员采访传承人张金良

此次实地考察不仅让服务队和突击队队员对月光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深的认识。队员们意识到,传统美食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更需要年轻一代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才能迸发出更大的生机活力,让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月光糕的生产方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却历久弥新。梅州糕味嘉食品有限公司在保持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光糕这一传统美食将会以更加多元和现代的面貌,继续在客家文化圈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承和发扬光大。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会梦起航服务队 星光熠熠突击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2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