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汪瑞萱)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征途上,“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需要我们尊重和继承古人的智慧,更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和时代内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非遗传承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2024年6月21日,西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积极响应这一时代号召,由马兆熙副教授带队的“赴甘肃临夏传统服饰中的‘三交’元素采风实践团”前往积石山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自治县,深入挖掘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服饰中的“三交”元素。
在探寻保安族文化精髓的旅程中,马兆熙副教授带领实践团成员走进了保安族腰刀制作厂,探究这一民族手工艺的奥秘。保安腰刀,不仅是保安族最具特色的手工业产品,还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男性而言,腰间佩戴一把腰刀不仅是防身的利器,更是展现阳刚之美的象征;对于女性而言,佩戴腰刀则兼具了实用与装饰的功能。佩戴腰刀的习俗不仅体现了保安族对腰刀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向往。此外,腰刀在保安族的历史上还扮演了贸易互换的重要角色。通过与藏族、土族、回族、汉族等民族的腰刀交易,保安族换取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这种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还推动了保安族繁荣发展。
图1 非遗传承人为实践团队成员讲解保安腰刀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汪瑞萱 摄
在深入探索保安腰刀的奥秘时,非遗传承人向我们展示了这一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每一件保安腰刀的诞生,都经历了一系列严谨而复杂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经过精心打磨和细致处理,体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匠心精神。
从最初的选材开始,工匠们便严格挑选合适的材料,确保腰刀的质量和耐用性。接着是打胚成型,这一步骤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经验,以确保腰刀的基本形状和尺寸。锻垫和加钢箤火则是锻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反复的锻打和加热,使腰刀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
刻花刺字环节更是展现了工匠们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每一刀每一划都充满了美感和寓意。镶嵌工艺则为腰刀增添了更多的装饰性和观赏性,使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最后,经过精细的磨光处理,腰刀呈现出光滑如镜的表面,闪耀着金属的光泽。
而腰刀的刀把则由牛角、红铜、黄铜铝片压制而成,再用五光十色的什样锦镶嵌,经磋磨成型,其层纹交错,瑰丽多彩。刀鞘内木外铜,铜壳上有龙、兽、花、草等图案或者是“保安族腰刀”的字样。刀鞘上还会配一些精美的环扣或者挂件,可以佩戴在腰间。
图2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汪瑞萱摄
图3 橱窗里展示的保安腰刀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汪瑞萱 摄
保安腰刀形制丰富,有以其精美的装饰和华丽的外观而著称的“什样锦”,有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刀锋锐利且形如流水的“波日季”,有设计与纹样独树一帜的“雅王其”,有刀面上刻有一条明线的“一刀线”,还有刀上包含双刃或双刀片的“双落”等。
图4 保安腰刀非遗传承人马尕主麻的荣誉证书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汪瑞萱 摄
保安腰刀的制作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工匠们对每一把腰刀的制作都精益求精,用他们的工匠精神赢得了世人对保安腰刀的赞美和认同。这种精神和技艺的传承,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所在。2006年,甘肃省积石山县的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不仅是对保安腰刀制作技艺的认可,还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肯定。
图5 实践团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马尕主麻合影留念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汪瑞萱 摄
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实践团成员将更加深刻地理解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加坚定地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同时,这次活动也将为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汪瑞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瑞萱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