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余梓涵 戴淡如) 在古老的岭南建筑上,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灰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诉说着一段段历史的传奇。灰塑这一融合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的传统技艺,不仅展现了匠人们的高超手艺,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身为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灰雕传承人,范师傅三十年如一日,用他手中的大小灰刀在古建筑的墙面、屋顶上向世人展示着灰塑艺术之美,也在时代的幕布下,“挥舞”出他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和热爱。
图为广州市增城区非遗灰塑传承人范毅强 通讯员 潘颖彤 摄
千锤百炼磨技艺
范师傅成长于灰塑家庭,受家中祖父影响,范师傅从小便与灰塑结下不解之缘。目前为止,范师傅已是家族第五代灰塑手艺传承人。看着祖父的手艺长大,10岁开始,范师傅就已经把玩泥巴、做雕塑作为娱乐。不知是否受灰塑中熏陶长大,范师傅从小对于灰塑制作,以及绘画都格外感兴趣,但学一项手艺,或多或少都会遇见不可知的困难,范师傅刚接触时,因制作形象不满意、作品材料易脱落常常困扰,范师傅面对这些问题,仅能靠着从小观察祖父制作的过程与手法,加上数十年如一日的学习顿悟,才让灰塑文化不断传承。三十余载风雨相守,让他对灰塑以至于对岭南古建筑的精髓有了深切的了解。
图为红鹰实践团采访现场 通讯员 潘颖彤 摄
巧夺天工展粤韵
范师傅为红鹰实践团成员讲述灰塑制作过程,灰塑制作原材料分粗浆跟细浆,细灰要将石灰用水泡成灰浆,将干稻草剪碎成段,后将稻草段用石灰浆一层层浸泡,制成“草筋灰”,然后加上水泥、沙,用作灰雕的底部用料。其次,要将草根灰浸泡20天左右,打磨成浆后加入糯米粉、红糖等材料,混合后制成“纸筋灰”,用作灰雕的表层材料,如果需着色,就在“纸筋灰”中加入矿物颜料。灰雕的材料制作好以后,必须在墙壁上进行施工。范师傅需根据图案的造型需要,在墙上用钢钉、铜线作筋线做坯,再用草筋灰一层一层叠加,最后用纸筋灰做成灰雕图案的表层,经过细致的批修,栩栩如生的浮雕便呈现眼前。灰塑制作不仅仅考验匠人的耐心与恒心,也对文化知识面提出严格要求,作为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传承人,范师傅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真正了解灰塑、尊重灰塑并传承灰塑。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范师傅在勾勒作品草稿 通讯员 潘颖彤 摄
刀堆手绘传千年
范师傅耗时数月,构建出的“千年古镇,人间正果”灰塑作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高达300万游客观赏,从构思到动工到完善,每一处细节每一抹色调都体现范师傅坚实的灰塑功底。范师傅表示,灰塑作品不仅要体现艺术美感也要展现丰厚的历史底蕴,更需要创作者赋予它独特的灵魂,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创造,不仅运用在古建筑上,更要活用到生活中,在现代建筑中杀出一条生路。灰塑制作不仅仅考验匠人的耐心与恒心,也对文化知识面提出严格要求,作为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传承人,范师傅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真正了解灰塑、尊重灰塑并传承灰塑。
图为正果老街灰塑作品图 通讯员 潘颖彤 摄
灰塑创新焕光彩
范师傅采访说到,“灰塑的创作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沉下心来,不断学习、总结与创新,保持自己的工艺水准,不断创新创造,在保留作品灵魂的基础上,将现代元素与灰塑文化结合起来,展现更好的作品给大众”。灰塑成就了他的名气,他成就了灰塑的延续。范师傅以灰塑向世人传达不同地域风情特点与文化底蕴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仅把当地的历史、神话、民俗、文学和哲学等融为一体,还巧妙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标准结合起来,不断思考创新,让灰塑走入大众视野,更好的传承非遗文化。
图为范师傅部分作品展示 通讯员 潘颖彤 摄
时代匠人守初心
匠者,一颗细腻心、两只勤劳手。日夜不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繁杂的工序,艰苦的环境、身体的衰弱都不曾磨灭他们对艺术的追求。时代发展的步伐亦不曾踏乱范师傅内心的精神享受,愿非遗文化被更多人熟知,代代传承!
图为大合照 通讯员 潘颖彤 摄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余梓涵 戴淡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梓涵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