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七连,有这样一位能人,上到玉石宝器、翡翠玛瑙,下到老根枯木、红土瓦泥,只要经过他的刻刀一阵雕琢打磨,便能在方寸之间变化出万千世界,他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能人——宋玉。

宋玉,中共党员,1973年生于河南宁陵县,现为224团7连的一线职工,和田昆玉市草根堂工艺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中国石雕艺术中青年传承人,自治区级农民画家,工艺美术师,自治区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昆玉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十四师文联委员,二二四团首届文化能人,2024年省级大国工匠。

图为宋玉在进行雕刻工作    颜晓玉供图

相互奔赴,共同成就

宋玉从小就对雕刻情有独钟,中专时选择了工艺美术专业,但是毕业后为了谋生,这项专长逐渐被搁置。2009年,宋玉响应国家号召,举家西迁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4团。屯垦戍边的工作任务固然繁重,可就是在开垦荒田的沙堆里,他挖出了胡杨树根,更挖出了自己被压抑多年的创作激情。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红土砂砾是泥塑作品的天然原料,戈壁玉石则是手工艺品的不二之选。每次忙完农活,宋玉都会一头扎进根雕世界里:“或许是响应国家号召带来的馈赠,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土、每一块树根好像都有独特的生命力,自从来到这里后,我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让它们重焕生机。”

除了创作激情的迸发,屯垦戍边生活也给宋玉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垦》反映的是他初来昆玉市的感受,《战天斗沙红枣梦》《红枣节上的舞蹈》展现了农牧团场职工群众不畏艰苦的奋斗场面;入选中国百位石雕艺术家精品展的《枣趣》,荣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能人”称号的《西域圣果》,都是宋玉融入了本地生活元素的艺术作品;此外还包括获得和田地区二等奖的《龙马精神》,获得十四师手工艺作品展最佳创意奖的《沙漠蛋蛋》……宋玉的每一件作品都印上了屯垦戍边的痕迹,每一次雕刻都蕴含着对于兵团的热爱与期待。

图为宋玉根雕作品《沙海老兵,永不换防》    沈昊然供图

“责任在肩,使命召唤,多年来,宋玉忠诚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身处平凡岗位,取得不凡业绩” 224团建团20周年纪念证书上如是写道。可是在团队成员访谈时宋玉却谦逊地说道:“我是一名党员,坚定信念、维稳戍边是我应该做的,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其实我更应该感谢国家给我这个机会,没有屯垦戍边的经历,没有团场的大力支持,就没有做根雕的宋玉。”

匠心不易,初心不改

笔墨写春秋,挥毫斥方遒。行云流水间,泼墨如洒酒。近年来宋玉在团场的支持下成立了工作室,名为草根堂。展厅里不仅有活灵活现的雕刻作品,墙上也挂满了宋玉的字画:《独领风骚》《学海无涯》两幅书法作品苍劲有力,而人物、风景、民俗等画作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技巧。每年春节,他都会同书法家协会的成员一起,到十四师各团场开展“送春联下基层”的活动,有时还会为职工群众们免费挥毫题字,结下良缘。

图为宋玉夫妇手工搭建的草根堂门楼 暴一林供图

宋玉小有成就后,从不以艺术家自诩,而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普通职工、一位草根艺人自居。他经常拜访周边的民间艺人,交流雕刻及创作经验、汲取创作灵感,思考着如何让这门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这些年也曾有过橄榄枝向他抛来,可他只想好好挖掘这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屑名利、不入繁华,孜孜不倦地创造更多具有兵团特色的根雕作品。

此外,不论是书画还是雕刻,只要有人想来拜师学艺,宋玉都会毫不保留地传授毕生所学,潜心培育学生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无偿教给团场职工们增收致富的手艺,摆满了展馆的奖状和结业证书,也一笔一划地诉说着宋玉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团队负责人姚若珺在参观完草根堂后感触颇深:“从粗糙的原料到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每一刀都倾注了宋玉的心血与智慧,这些艺术品歌颂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歌猛进的历史,他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涵。”

图为草堂根里的陈列柜 林晓阳供图

纵观历史长河,举目未来之路,又看现及之况。老一辈匠人们“以匠心铸造经典”,新一代青年也要耐住寂寞、扛起责任、扬帆奋起,同草根堂门口的“拓荒牛”雕塑一样,用纯粹的匠心与坚定的初心,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熠熠生辉。

(文:周美娟   陈诗雨)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周美娟 陈诗雨 颜晓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颜晓玉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51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校园频道
2024-10-08
校园文学
2024-11-10
三下乡
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