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天的日夜不息,一万二千人的风雨兼程,十万二千立方米的土方搬运,打造了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的伟大工程,广州新华学院龙韵乡情社会实践队寻访发电站旧址,传承敢为天下先的甘竹滩精神。

图为实践队在历史展示馆前合影 实践队队员周凯怡摄

缅怀历史·参观顺德中心沟围垦历史展示馆

上世纪中,珠海县依规划进行中心沟围垦工作,但因工程艰巨,人力物力不足而难以为继,故向佛山地委求助合作围垦中心沟。经研究,地委决定派出顺德与珠海合作,最终成功完成这一伟大工程。顺德,以中心沟为起点,垦出一颗粤港澳大湾区的“滨海明珠”。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历史展示馆 实践队队员周凯怡、陈佳琳摄

实践队队员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观看了顺德中心沟围垦历史纪录片,再对顺德中心沟围垦历史展示馆进行参观。展馆中,透过一段段文字的描述、一张张照片的展示和一件件展品的陈列,使顺德中心沟围垦历史得以清晰再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又被重新点燃。实践队队员们对顺德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围垦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图为顺德中心沟围垦工程照片纪念墙 实践队队员周凯怡摄

追忆往昔·参观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历史展览馆

图为实践队队员观看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历史纪录片 实践队队员周凯怡摄

滚滚西江,潮起甘竹。甘竹滩是西江下游通往北江的一条支流入口,暗礁林立,水流湍急。当地素有“甘竹滩水猛如兽,行船过滩甚担忧,船翻人淹常出现,多少人家血泪流”的顺口溜。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展览馆 实践队队员周凯怡摄

实践队队员先在大堂观看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的历史纪录片,继而对该历史展览馆进行参观。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始建于1971年,于1972年投入使用,是中国第一座微水头发电站。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顺德人民将水害变为水利,将曾经的“吃人滩”变成如今的“幸福滩”。这是共产党人领导顺德人民对敢为天下先精神的深刻诠释,构成当地重要的精神文化。这也是实践队队员此行的目标——学习传承伟大的甘竹滩精神。

踏游旧址·参观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旧址

图为实践队队员前往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旧址 实践队队员周凯怡、邹慧颖、黄漫玲摄

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已屹立逾40年,受岁月洗礼,饱经历史沧桑。实践队队员站在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的旧址上,时间庄重的沉淀感扑面而来。模糊的安全标语、生锈的螺丝钉、尘封的发电机组无不诉说出电站昔日的辉煌光景。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发电站旧址 实践队队员邹慧颖摄

通过实地参观,实践队队员对甘竹滩精神有了更加切实的感悟。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工程的成功建设不是靠一个人或一些人,而是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记初心与使命,带领所有人民群众一点点、一步步和一次次摸索实践出来的,是广大党员与人民群众共同的智慧结晶。

尾声·传承甘竹滩精神再创新辉煌

甘竹滩精神的核心是敢为天下先。智慧的顺德党员带领顺德人民通过自力更生、开拓创新、敢闯敢拼,克服了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建设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时至今日,甘竹滩精神仍热鼓舞着顺德人民不断锐意进取,迈向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甘竹滩洪潮发电站虽已停止发电,但甘竹滩精神却历久弥新。甘竹滩精神启迪鼓舞着龙韵乡情社会实践队队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拿出敢为人先的魄力,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敢闯敢拼,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奉献力量。

图为实践队合照 实践队队员周凯怡摄

(通讯员:袁彩琳、黄漫玲)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聂碧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聂碧莹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42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