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 | 长安大学赴江西省景德镇“探千年瓷都之美,寻景德峥嵘岁月”暑期实践队—初识景德镇

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潘玉玲 赵小宇)2024年7月13日,长安大学赴江西省景德镇“探千年瓷都之美,寻景德峥嵘岁月”暑期实践队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理论指导,前往景德镇市陶阳里历史文化旅游区、珠山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陶溪川文创街区进行社会实践。

“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被誉为“瓷国皇冠上的明珠”的陶阳里御窑景区不仅是研究皇家御窑制瓷历史文化和景德镇陶瓷技艺的重要场所,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和“名片”。御窑景区主体为明清两代600年的御窑厂遗址、陶阳里千年历史文化街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先后进入南麓遗址、御窑陶瓷博物馆、徐家窑以及明清窑作群,聆听来自千年前的瓷都脉搏,感受瓷器的深情呼唤,了解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参观陶瓷工艺的制作流水线,见证众多非遗传承人和老手艺人的工匠精神。从唐朝时期“白瓷”“青瓷”到明清时期“郎红”“素三彩”,从祭红釉盘到镶铜瓶型钟,每一件展品都散发着历史的温度,静静地诉说着瓷都的辉煌与荣耀。

实践队员在南麓遗址观察马蹄窑

陶阳里历史文化旅游区内的非遗传承人向实践队员介绍并展示了陶瓷“雕刻”、“粉彩”、“镂雕”、“爬花”等传统制作工艺。一器一世界,于细微处见真章。非遗传承人严师傅告诉实践队员,自己已经干了二十四年了,一件瓷器雕半个月更是家常便饭。随后严师傅向实践队员展示景德镇陶瓷雕刻成品和雕刻技艺,每一道工序,皆是匠人心血的倾注;每一次打磨,都是对完美的无尽追求。队员们深深感受到来自老手艺人十年如一日对作品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也深刻体会到来自景德镇陶瓷的独特魅力。陶瓷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陶瓷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达到愈走愈远,让千年瓷都景德镇在新时代的洪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实践队员在御窑博物馆参观展品

实践队员在建国瓷厂观摩扁担挑胚原型

实践队员在陶阳里历史文化旅游区合影

下午实践队员前往珠山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追溯景德镇红色历史,重温峥嵘岁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实践队员深刻了解到瓷都人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与牺牲,并向为人民事业牺牲的革命先烈献上崇高的敬意。指导教师王凤带领全体实践队员在烈士纪念碑下给队员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她指出:“我们要牢记新时代青年要不惧困难,敢于亮剑,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自身价值,彰显青春风采。” 

图为实践队员重温誓词

傍晚实践队员来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陶溪川文创街区,该街区融合了传统、时尚、艺术和高科技元素,将原料车间改造为陶艺体验空间,实现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陶瓷冰箱贴、陶瓷手链、陶瓷装饰画……街区店主向队员展示了陶瓷如何通过多种创新形式从高档装饰品走入寻常人家的生活。在走访结束后,实践队员感受到了在新时代新文化的冲击下,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传统和创新的碰撞融合下所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回到住所后,实践队员进行小组组会,对一天的内容进行总结汇报,反思不足。指导教师王凤指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不仅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更是个人成长、能力提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勤思考,敢尝试,多关注社会大事,将所学科学文化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为人民幸福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过一天的实践行程,实践队员不仅在陶阳里历史文化旅游区感受到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深刻地体会到手艺人们对于陶艺业“不止于精,更在于心”的大国工匠精神。走入新时代,新青年应坚定文化自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昂首阔步走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康庄大道上。实践队员通过亲身感受红色故事,实地考察文化创新发展,体会到了时代进步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导教师通过实地思政教育,明白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做善成,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供图:邵柄学 王雅婷

供稿:潘玉玲 赵小宇

图文审核:王凤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田香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41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