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陈秋霖)2024年7月8日上午八点,青听兵说·卫国戍边实践团开始为今天特别的参观和访谈工作做准备,九点正式出发,经过了九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军武哨所,一起来向护边员马军武学习,学习他那“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决心和毅力。

 

 

图为团委在第十师一八五团给实践团成员们开会 (通讯员 郭大川 供图)

 

 

图为马军武在抗洪守土纪念馆为实践团作讲解 (通讯员 郭大川 供图)

 

参观军武哨所:守护边疆的第一线

到达十师一八五团后,当地团委为实践团开了会,会议结束后团委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了哨塔、指挥中心和生活区。每到一处,大家都认真聆听讲解,详细了解哨所的历史沿革和日常工作情况。成员们了解到,2018年,一座小楼在“军武哨所”旁拔地而起,两组轮岗的民兵小分队来了,再后来,马军武的事迹广为人知,他的信念与坚守感动了许多人,包括实践团的所有成员们。

 

图为马军武给实践团讲解蓝色界河的场景 (通讯员 郭大川 供图)

 

 

抗洪守土纪念馆:铭记英雄的事迹

接着实践团来到了抗洪守土纪念馆参观学习,马军武亲自担任讲解员,为大家讲解抗洪守土的英雄们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的故事。1988年春,融雪性洪水肆虐,河岸在桑德克发生决口大片的房屋、良田、草场和树木顷刻间被洪水吞没,桥跨路断。一八五团干部职工全员出动,扛沙袋、堵缺口,经过16个昼夜的奋战,硬是把泛滥的洪水逼回故道,确保国土寸土未失。还有2009年冬至2010年春季,一八五团遭受了60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融雪性洪水灾害。李青春和张晓云两口子轮流昼夜巡堤,每隔一小时向团总指挥部报告一次汛情,李青春用最简单的行动诠释了他心底无私、甘于吃苦、耐受寂寞、敬业奉献的大爱精神。听着马军武的讲述,许多同学不禁热泪盈眶,纷纷表示要以这些英雄为榜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图为实践团为慰问马军武夫妇,赠送精心准备的礼物 (通讯员 郭大川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对马军武夫妇进行访谈工作  (通讯员 郭大川 供图)

 

 

采访慰问马军武夫妇:平凡中的伟大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特别安排了一次访谈活动通过采访实践团了解到马军武白天沿着界河巡逻,夜里枕着水声入眠。巡边的同时,他还担负给桑德克龙口配水的任务,保障下游农业灌溉用水。马军武夫妇一守就是36年,数不清夫妻俩走过了多长的巡逻路,磨破了多少双鞋子和多少套衣服。在30多本民兵哨所执勤日记簿中,马军武记录下了36年来边界地区发生的点点滴滴,他们坚守在这里的初心与决心从未改变过。实践团成员马晓燕问到“这个地方在您心目中代表着什么呢?”马军武回答“这里就是我的家,我要为祖国守住每一寸土地,虽然条件艰苦,但只要想到自己的付出能让更多的人过上安稳的日子,就觉得一切都值得”马军武朴实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最后,实践团为马军武赠送了精心准备的纪念品并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图为青听兵说·卫国戍边实践团与马军武夫妇的合影 (通讯员 郭大川 供图)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不仅感受到了边防军人的无畏与坚韧,更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队长郭大川说“此次在一八五团的参观和访谈工作我收获了很多,今天的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无论是坚守哨所的士兵,还是参与抗洪的英雄们,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保家卫国’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文/陈秋霖   摄/郭大川)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秋霖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9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