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教育部关工委发起了“读懂中国”活动,该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五老”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的优势,向广大青年学生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以及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成就、发生的历史变革,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主动投身祖国建设。
通计熟筹,蓝图绘梦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在校工会的支持下成立“读懂中国”实践队开展相关访谈活动,经过调研最终确定老劳模代表陈忠法老师等三位代表作为本次访谈对象,并让实践队采用分组访谈调研的形式开展阶段性活动。
学校领导与指导老师商讨实践项目
陈忠法教授(王誉潞 摄)
陈忠法教授,自2003年起担任科技特派员,深耕丽水、宁波等地逾20年,致力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在青田,他首倡“种草养羊”,并在“星火计划”资助下,推广中草药生态养鸡;在季宅乡,他助立养蜂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陈教授精通畜禽水产养殖与作物种植,培训农民超2750人次,服务企业30余家,累计增收数千万元。他秉持“科技兴农”信念,将论文写于大地,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成功典范。
6月26日-7月1日,实践队成员与陈忠法教授进行了初步交流,开展了第一次座谈会,在我们了解陈教授担任科技特派员的经历时,他热情地拿出诸多画幅来展现过往的事迹,他激动的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毕业于农校,又教书农业。我一直从事着三农的工作,我是对三农有独特情怀的!”
陈忠法教授为实践队展示画幅(凌夕 摄)
与陈忠法教授合影
陈忠法教授讲述过往(凌夕 摄)
蜂舞青山 蜜动人心
7月2日的烈日炎炎,也抵挡不住"读懂中国"实践队一行人跟随科技特派员陈忠法教授的步伐,我们深入四明山的养蜂基地,亲身探究和体验科技特派员是如何激活并促进当地养蜂业的发展。同学们穿上防护装备,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到蜂箱,无不感到惊奇,“哇!蜜蜂在阳光下扇动着轻盈的翅膀,围绕着木制蜂箱翩翩起舞诶!”。陈教授举起蜂巢,细心讲解着其内部结构。“你们瞧!这个蜂箱采用了单向通道,能计算蜜蜂进出数量,让养蜂农民更加方便……”
陈忠法教授为实践队授课 (王誉潞 摄)
陈忠法教授向大家展示蜂箱(王誉潞 摄)
陈忠法教授讲解蜜蜂知识(王誉潞 摄)
在蜜蜂科普馆里,“这些都是蜜蜂养殖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陈忠法教授正在细致讲解着蜜蜂的相关知识,传递着蜜蜂授粉的秘密。随后带领实践队成员去村民家中切身感受蜂蜜提取的全过程。村民感激地表示,正是陈教授的到来,填补了养蜂知识和技术的空白,从零起步,成功激活了养蜂产业,帮助他们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四明山蜂蜜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场抓取蜂巢(凌夕 摄)
现场割取蜂蜡(王誉潞 摄)
在体验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也对四明山的“甜蜜事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实践队成员柴恩琪感悟到:虽然刚开始近距离接触蜜蜂有一点害怕,但陈老师的带领就像一剂定心丸。当他和村民一起开蜂箱割蜜时,他已完全不像是一位教授,他已经切切实实融入了农民群体,无私奉献,带去了技术,也带动了四明山的经济。让我切实感受到科技特派员的意义。
实践队合影
7月3日,实践队在办公室再度与陈教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了其在农业领域的工作历程与卓越贡献。在不断深化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陈教授与万里学院合作,建立蜂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将养蜂文化融入教育体系,让科技特派员的角色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不仅是个实干家,还是个创意满满的“文化使者”。谈及自己的情怀与初心,陈教授表示:“我坚持这专业也是因为我喜欢做,用心做,所以不累。”
7.3实践队员与陈忠法教授采访现场
甜蜜共富 未来可期
“不论是做科技特派员还是服务三农,都要‘有情怀、有初心’。”陈教授如是说。怀揣一颗赤诚初心,陈忠法教授十年如一日地服务这片土地,用他的行动诠释着“科技兴农,教育兴国”的理念。“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他用蜂群妆点山脉,让百花开在心田。生态友好,绿色浙江,集八面优势,行八项举措,带领大家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甜蜜”道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希望之花,让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书写一篇属于乡村的“甜蜜事业”。
实践队合影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金巍尔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