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助力泾县乡村振兴。7月9日,合肥大学“合”你青春助力,“泾”彩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开启了泾县的红色文化探索之旅。
走进泾县云岭,重温红色文化
7 月 9 日上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走进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新四军军部大会堂,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
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团队仔细聆听抗战历史。团队参观了司令部旧址“种墨园”、云岭碑园和“大夫第”。讲解员介绍,“种墨园”整体结构宛如船形,上方设有天井,是典型徽派建筑,既具通风采光效果,又蕴含着“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美好寓意。她着重强调,“大夫第”的水墨花砖墙具有千年不沾灰、不结蜘蛛网的特点,已被纳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团队成员移步至新四军军部大会堂。这里曾是新四军当时召开各种大型会议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
当时的战备粮,如今的致富路
而后,团队来到红旅小镇,走进云岭星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锅巴生产工厂,亲眼见证了云岭锅巴的生产过程。泾县云岭作为新四军军部旧址所在地,对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优异战绩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有着“北有黄桥烧饼,南有云岭锅巴”美誉的云岭锅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了锅巴生产车间二楼的参观通道,从拆封大米包装到蒸熟大米,再到全自动化的烘干大米、制成锅巴以及最后人工分装和打包,云岭锅巴的制作流程尽收眼底。
参观结束,团队有幸采访到云岭星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静华。他介绍,皖南地区家家户户都有做锅巴的习惯,又因以前交通不便,外出劳作路途远,所以锅巴作为干粮被随身携带。由此云岭锅巴成为了抗战时期新四军的战备粮。“我爷爷当年是教书先生,就是他组织周围百姓为新四军收集锅巴作为战备粮”。云岭锅巴成为商品后已经进行了六次技术改革,这样一个有着300人在岗、年产量上亿的工厂,对云岭镇的乡村振兴起着带头作用,王静华提到,正是因为云岭锅巴销往全国后带动了当地运输业的发展,帮助解决了云岭发货难的问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岭锅巴同时也助推了云岭的文旅发展,吸引着游客前往云岭了解锅巴与新四军之间的故事。此外,王静华分享了食用云岭锅巴的妙招,由于云岭锅巴是非油炸、非膨化的大米锅巴,口感偏硬,所以泡汤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品味三吴艺术,领略茂林人文
7月9日下午,团队参观了三吴纪念馆,共同领略了泾县茂林的独特魅力。
三吴纪念馆作为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纪念馆,馆内藏品丰富,包括石器、陶器、字画等珍贵文物,共计450件/套,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依次参观了序厅、三吴展厅、尾厅。在“吴作人”展厅中,讲解员着重介绍了镇馆之宝——书法作品“风华正茂”,这幅字代表了吴作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团队成员也欣赏到了书法家吴玉如的诸多墨宝,了解了作家吴组缃的生平事迹。最后在尾厅,讲解员从人文茂林出发,介绍了基于天干地支形成的“茂林十二碗”。三吴纪念馆作为茂林镇的一张文化名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探寻历史古迹,感悟红色文化魅力
7月9日下午,团队来到了茂林镇,探访了吴氏宗祠、“41.1.7”广场、尚友堂。
革命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41.1.7”广场是为纪念皖南事变而建成,在这里,成员们阅读了“皖南事变发生地,标志物落成记”纪念墙,体会到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团队成员来到吴氏宗祠,门口的四块御赐牌匾让成员感受到祠堂的历史底蕴;走进宗祠,讲解员向成员们介绍了祠堂内墙上所嵌的“忠孝节义”四个大字。最后,团队成员来到了藏在巷子里的尚友堂,实地感受院内百年古树和八角门的独特魅力。
在一日的红色文化探访中,团队成员在历史的回溯中汲取力量,在乡村的实地探访中展望未来。合肥大学“合”你青春助力,“泾”彩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将在未来的旅途中为助力泾县的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彬媛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