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5日讯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产生于农业生产的风俗文化和耕作技术深深浸入民族血液中。为传承农耕文化、留住农耕记忆、弘扬农耕文明,于6月24-25日、27-28日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探寻农耕记忆 传承中华文脉”实践队在刘淑兰教授、于峰副教授的带领下分别前往泉州安溪县、三明尤溪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学习了解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尤溪联合梯田农业非遗传承发展情况。

图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魏月德与调研队师生交流座谈

在泉州安溪,国家级非遗项目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魏月德向调研队师生介绍,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记忆是安溪茶农长期生产经验和劳动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应将铁观音传承发展、发展和保护的使命镌刻于心,让底蕴深厚的安溪茶文化远播四海。在实地调研虎邱镇裕园茶庄园时,调研队成员了解到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由采摘、初制、精制三个部分组成,吸取了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进行中和,创造出一套铁观音“半发酉孝,’制茶理论。经过交流学习,调研队成员意识到铁观音不仅是一种茶叶,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安溪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在三明尤溪,开耕节、伏虎岩庙会、联合花生、联合明糖、下云草席,这些独特的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梯田1300多年的历史更迭而发展演变,已与梯田构成了一幅独特而灵动的人文画卷。在联合镇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调研队师生来到了尤溪民俗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民俗文物和民俗用品,如传统服饰、农具、家具、工艺品等,展示了尤溪人民的生活习俗、传统工艺和文化传承。参观后,调研队师生学习到非遗是一方地域历史的缩影,历史更迭、岁月长路,拥有千年历史的农业非遗弥新不止,持续不断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提供将神养料与智慧。

图为工作人员向调研队师生介绍传统农具使用方法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从乡土之间“长出来”的古老农耕文明,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农业非遗也使得中华文明至今仍熠熠生辉。在此次调研活动中调研队成员收获颇丰,表示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更要赓续农耕文明、传承农业非遗,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国强农强注入深厚动力。

(文/靳晓林 图/李青蔓)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福建农林大学靳晓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敏蕙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7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4-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