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实践中,支教工作起到了关键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提升了乡村学生的学业水平,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助力于打破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同时,支教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以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唤醒了乡村社区对教育价值的新认知,激发了村民们对改变自身命运、建设美好家乡的内生动力。

首先实践队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在确定主题后第一时间就开展会议,确定了实践地点,并在实践成员的反复推敲下将本次实践的主旨意义锁定为:支教乡村圆新梦、传心汇聚振乡情。我们将实践以“网络、义务、分享”等多种活动形式展开,力争达到更高的传播效果。

完成准备工作后,我们对实践地老百姓进行了解,通过“双管齐下”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相结合,收集汇总后发现:人们对乡村振兴、支教扶贫等关注度较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实践队决定从实际出发,用实际行动为支教扶贫行动落实在实践地的

土地上和实践地人民的心上。

首先,为推广支教兴乡村,“支教乡村圆新梦,传心汇聚振乡情”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活动:实践队员周湲沣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协同社区参加为贫困人群发放米面油义务活动;实践队员王亦萱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到聋哑学校进行乡村振兴主题宣讲;实践队员张芷馨在重庆市长寿区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采访路人关于扶贫支教的看法。实践队员林志涛走访空巢老人,慰问走访儿童。实践结束后,实践队员周湲沣感慨道:“当我看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贫苦老百姓时,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多帮他一点。”实践队员王亦萱更是和聋哑学校的学生门建立了美好的大小朋友关系,同学们期待这位“青年讲师”再回来给他们传授知识。一系列实地扶贫支教活动,激起了实践队员们振乡村的热情与信心。

随后,为了落实扶贫支教活动到各地的贫困百姓,实践队通过塑造动漫形象的方式录制生动、丰富的短视频形式网络课程的方式讲述了天文、民航、卫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黄瓜哥哥”、“狮子姐姐”的形象深入观看课程的人们心里、在网络上有着不错的评价与传播。

线下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立即整理素材制作推送发表收获了可观的阅读量和大量好评。同时我们实践队员对乡村振兴、支教扶贫的关注度也明显提高。

并在此次实践活动后都纷纷交流了自己的实践心得,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肩负时代重任,更要珍惜美好生活、帮助贫困地区、贡献绵薄力量,让互助互爱的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来源:中国民航大学  作者:周湲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湲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