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网佳木斯2月27日讯(通讯员 孙泉琳 高鑫悦 张恒)“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延伸课内教育至课外的一种方式,也是推动教育进程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当代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一种形式,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寒假,我们展开了以“研学教育 传承非遗经典”非遗文化普及和互动体验研学为目的,走进赫哲族人生活的“三下乡”活动。我队采用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宣传政策等方式,联系当地实际,在寒冷的寒假,走进赫哲族人民,服务社会。
实践目的:
为了拓展自己的视野,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进入社会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的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们怀着一样的目标,来到了赫哲族乡,来到了赫哲族人们生活的地方,开始了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快乐,我们汲取知识。我们走进赫哲族人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习俗,固然是短短几天,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体会。
来到赫哲族乡开展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希望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本领服务社会,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锻炼自己的能力,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还有各种突发状况时候的应变能力,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实践内容:
虽然“三下乡”已经结束,但是那段时光依旧十分难忘,回顾那段时间,我们都感慨万分,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成长。对照以前的自己,我们都更加成熟,勇敢,自信。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了许多,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而这些都是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财富。为了让我们这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更加完美,我们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这次活动我们进行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项目。
我们参观了赫哲族的非遗馆。迈进场馆的大门,脚下是精致的赫哲族花纹,头顶是恢宏大气的吊灯,映入眼帘的是气势宏大的九龙图以及池中的红鲤,两边是亮着小彩灯的金叶树。可能是因为正值春节时分,彩灯挂满了上千平方米的展厅,展馆一楼是龙行中华文物联展,充满了赫哲年味。这次深刻的文化体验之旅,让我感觉到了受益匪浅。
二楼非遗动态展示区“冰面智能鱼群”地幕。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高鑫悦 供图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非遗馆二楼内的非遗工坊。在二楼的就业工坊中,赫哲族手艺传承人凭借着巧妙的设计、娴熟的刀工以及对鱼皮的细致镂刻,对鱼骨和鱼鳞的巧妙贴合,将一张张平淡无奇的鱼皮、一根根看似无用的鱼骨,化腐朽为神奇,塑造出一幅又一幅精致的艺术佳作..他们还将赫哲族传统艺术与现代流行艺术相结合,大到百余米的宏大画卷,小到巴掌大小的精致摆件,在他们的匠心独运下,都焕发出了生机勃勃的气息。同时在这里还进行着非遗手工制作体验活动。在这里,每一个参与者都会不由自主的沉浸于非遗文化的魅力中,我们共同惊叹于非遗传承人们精湛的技艺,更对这些传统工艺之美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大家纷纷动手尝试,虽然刚开始手法生疏,但在一次次的摸索尝试下,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逐渐诞生。这次活动不仅让大家亲身体验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让非遗传承人和大众有了一个可以直接交流的平台,让大家意识到非遗文化就贯彻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大众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也更加珍惜这个宝贵的遗产。非遗的魅力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参与者的心里。
赫哲族集体演出。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高鑫悦 供图
在非遗静态展示区,赫哲族的水彩画作、鱼骨工艺品以及各类历史文物,呈现在我们眼前。在非遗活态展示区呈现的是用鱼皮制作的赫哲族婚俗文化,图文并茂,字里行间皆透露着淳厚的赫哲族的民族特色。模特们身着一件件鱼皮制作的衣服,彰显了赫哲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舞台上,热情洋溢的赫哲族人们演绎着萨满舞、神杖舞等精彩节目,歌声飞扬,抒发豪情壮志,舞步欢快,赞颂美好生活,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独具赫哲民族风情的文艺盛宴。
二楼非遗静态展示区手工艺品。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高鑫悦 供图
实践感受 :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我们大家一起准备,讨论,研究,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而并非“我”,团队凝聚力,团结精神就应如此。九名组员在陌生的地方,面对着陌生的人群,肯定会有许多困难与挫折,但是,当九个人的智慧凝聚在一起,所有的问题仿佛都迎刃而解了。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这些都是在学校里很难接触到的,我们必须要知道做什么,并且尽力做到更好。
一路走来,我们都收获许多,我们懂得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我们是一个团体,一个集体,无论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做到服从,应该为大家着想,为团队着想。我们还学会了珍惜,在这次旅途中,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我们并不仅仅是工作的“同事”,我们更像是朋友,互相体谅,互相照顾。什么样的缘分,让我们组成这样的团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都是需要我们珍惜的。认识了这么多朋友,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为了解决共同的难题,大家都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缘分是很神奇的,我们要珍惜这段缘分,珍惜这个经历,珍惜我们一起工作的点点滴滴。
在这次活动中,令我感触最大的就是非遗的传承问题。随着时代的更迭,年轻人们似乎不愿意花自己的时间去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别说去传承发扬,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并没有看到非遗文化的美,它是灿烂的,是伟大的。在非遗馆内,我看到了许多从前从未见过的事物。我看到了一张张粗糙的鱼皮经过晾晒,经过老师的制作成为了一件件“鱼皮衣”,粗糙的鱼皮在老师的手里经过揉搓变得柔软光滑,几张鱼皮平整的拼接,用细密的针脚绣上典雅的花样…和鱼皮衣一样令我们震惊的是鱼皮画的制作。我们在非遗馆里见到了很多鱼皮画,它们精致到让人不敢相信这些画竟然是用鱼皮制作而成,更让我们对非遗文化传承人产生了深深地敬佩之心。鱼皮制作技艺凝结了赫哲人的智慧与勤劳,是我国独有的“东方美学”。他们手中缝制的绝不仅仅是一件手工艺品,更是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
结束语:
我们是社会未来的见证者,我们应该积极走出校园,到社会中,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就是让我们熟悉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己的有效途径。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看到了非遗文化独特的魅力所在,更激起了我的学习热情。我深入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少年可期,则传承可期。
裴斯泰洛齐说过:“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一次活动,一次旅途,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们都有了很多收获。对我们而言,这也是我们人生中的另一个起点,在这里,我们将怀揣这段记忆,带着感动与思考,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这次活动时间虽短,但是它给我们的启发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我们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熟悉了社会,知道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自己的使命。我们也会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毅力,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结束后,我们每个人都洋溢着喜悦,这次活动美满结束。作为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用我们所学的去回馈我们的社会,一步一个脚印,有经验,有挫折,有教训的才是一个意义完整的社会实践活动。
“没有记忆的民族不会拥有光明的前途,没有记忆的城市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历史属于过去,今朝开创未来。赫哲族人民能够以独特的形式记录记忆中的“赫哲生活”,我们也一定能够将赫哲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赫哲族的非遗文化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更多的贡献。也希望我们的足迹可以遍布每个乡村角落,让希望在其中蔓延。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