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整洁的白大褂,一股熟悉的消毒水味儿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将冯奕晨拉进了时间的漩涡里。眼前的光景急速倒退,身边的物体渐渐重合,恍惚间,他好像又回到了那个起点。

缘起白衣,梦始兰大

家庭是理想孕育的地方。在填报志愿时,冯奕晨果断地选择了医学专业。这不仅是因为家庭的润物无声,更是因为自己救死扶伤的理想。

“我的父辈就是从医的,所以我从小就对医学有着强烈的兴趣。”谈及父辈的职业,冯奕晨的语气中带着敬佩和尊重。也正因为这一点,他对自己的决定有着清醒的认识。“我对医生这个行业认识比较全面,也比较客观。我更能理解医生救死扶伤的义务,也充分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和利弊。”

冯奕晨个人照

于是,怀着理想,带着期望,一位少年背起行囊,翻开了西北这本厚重的书籍。“西北这块土地,是我除了家乡外生活最久的地方。”和每一个兰大人一样,冯奕晨也逐渐融入了西北的风土人情,甜胚子和牛肉面已经成为了他个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兰大带给我的不仅是很好的学习、科研和成长的平台,更有志同道合的同学、可亲可敬的老师。”冯奕晨认为兰州大学给了他很多意想不到的珍贵宝藏。他在大学也形成了一个友善而又正能量的交际圈,这是他大学生活的精神养料。

回首萧瑟处,无雨也无晴

在冯奕晨看来,口腔医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生命规律的科学,侧重于口腔部位,但也强调口腔与其他部位的联系。“我选择口腔医学的主要原因是它跟临床医学相比,内容更细化,更偏向实践。”但当实际的学习开始,冯奕晨才逐渐发现其中的困难。

困扰冯奕晨最多的是病理学,临床大病理和口腔组织病理学内容丰富,难度很大,考试的分数也不太理想。而对于一个医学生,除了理论学习的困难要克服,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有时候一整天都要待在实验室,确实很累,特别辛苦。甚至有时候你还要待到凌晨一两点,就是为了把实验结果给处理好。”实验做了很久却最终不尽如人意,或是不小心打翻试剂前功尽弃,这些困难都考验着冯奕晨的决心和毅力。

大二的下学期是冯奕晨的学习瓶颈期和心理压力最大的时候。“疫情导致学期开头与结尾都有考试,大二下还是学分最多,课业最繁重的一个学期。而且我刚来城关校区,学习生活的各方面也需要适应,实验室也需要学习实验技能。”但面对挑战,冯奕晨并没有太多抱怨,只是默默地坚持,一步步走下去。

冯奕晨在兰大校园所摄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冯奕晨慢慢地找到了自己学习生活的节奏,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冯奕晨主要强调了时间的投入成本和方法:“本质上是时间分配的问题,找到事情的优先度。”如何与时间赛跑,是冯奕晨执着思索的方向。同时,他也没有忽视基本功的重要性。冯奕晨意识到,口腔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纯靠死记硬背是很难有所突破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才能在学习中游刃有余。

纸上得来浅,此事要躬行

除了学校里常规的学习工作,冯奕晨还不断探索着不一样的道路,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想给大学生活增添一些与众不同的色彩,结交更多的朋友。”抱着这样的念头,冯奕晨参加了“挑战杯”的比赛,并最终获得了甘肃省的一等奖。

饮水思源。当冯奕晨回忆起团队项目的灵感来源时,他很感谢学长学姐的前期工作和老师的帮助。“学长学姐对这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于是我们就打算继续深入下去。”在仔细考量之后,“基于双压电响应模式的新型3D打印促伤口无瘢痕愈合凝胶敷料”成为了团队的比赛项目。比赛过程中,从实验室的使用,到项目跟企业的合作的落实,甚至项目前期的资金支持,老师都给了冯奕晨团队很大的帮助。

冯奕晨获奖照片

“我是第一次参赛,在队伍中的主要工作是路演答辩和申报材料整理。”路演答辩是为了更好地展现项目的细节和优势,帮助评委快速了解项目的全貌。这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呈现度,甚至是项目的最终成败。冯奕晨一开始对于自己能否胜任工作也挺焦虑。但随着训练的进行,不断地模拟答辩的过程,以及对项目的不断熟悉,加深理解,冯奕晨变得愈加自信,最终面对评委的提问也能从容回答,侃侃而谈。对于冯奕晨来说,答辩经验的积累成为了他之后参加其他比赛的底气和优势。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在课余时间,冯奕晨还积极参与了学生工作。他在口腔医学院学生会担任主席团成员,负责秘书处和实践部的工作。“核心目标肯定是服务好同学,组织活动,解决同学们生活中的困难。”抱着为同学做好服务的态度,冯奕晨逐渐熟悉了学生会的具体工作。收集各部门的总结和工作计划、联系老师、租借设备器材场地、负责校创和暑期实践的相关事宜……学生会的各项工作锻炼着冯奕晨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沟通能力,他也获得了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干部的称号。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冯奕晨平时会踢踢足球或打打羽毛球来锻炼身体。足球是陪伴冯奕晨时间最长的,他对足球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在高中时期,冯奕晨就参加过高中学校的足球联赛。在大学期间,他也常常去操场上踢野球。“只要终场哨没有响起,一切皆有可能。绝杀绝平是比较常见的。就是说踢球和学习生活中,不管怎样都不能懈怠放弃,即使只有一丝丝赢的希望,都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参加本次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的评选过程中,冯奕晨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伟大科学家的可贵精神。“他们身上都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努力在科学事业上报效国家。”谈及钱学森先生、袁隆平先生、徐躬耦先生,冯奕晨充满了崇敬之情。钱学森先生是两弹一星工程的功勋之一,在美国已经成就斐然之时毅然回国参与建设,为我国的国防事业打下扎实基础。袁隆平先生主持杂交水稻研究,实现水稻产量跃增,为保证我国的粮食供应做出了很大贡献。而回忆起看过的徐躬耦先生的话剧,冯奕晨更是心中泛着涟漪。“徐躬耦先生是在兰大任教过的核科学专家,我曾在大一期间在闻欣堂看过关于徐躬耦先生的话剧,印象很深刻。”

科学报国似乎离冯奕晨还有些遥远。于是冯奕晨尝试先在社会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大一寒假的春运期间,他参加了家乡火车站的志愿服务工作。“那是一次比较充实的经历。”在汉口火车站的广场上,冯奕晨引导旅客进出站,并指引旅客去往临时派出所寻找丢失物品或补办身份证。在志愿服务中,冯奕晨有了更多的社会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感,也对报效国家有了具体感受和体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现在还不能和以上几位科学先辈相提并论,主要是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升自我,争取也能够有朝一日为国家做贡献吧。”冯奕晨坚定地向前走,他不愿做坐享其成者,他希望成为祖国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谈及未来,冯奕晨希望自己能够在医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提升专业能力,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凡事皆有可能。”冯奕晨鼓励着自己,也期待学弟学妹们可以有着更精彩的大学生活,不断尝试突破自己。遇见兰州大学,遇见兰大的老师同学,是他一生的幸运。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供稿 | 撷秀文涧网络文化工作室

文字 | 吴瑛杰

校对 | 吴苏兰

审核 | 张晨曦 薛莲 张雅欣 弋子嫣 邵译辉

主编丨朱佳君


来源: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学子频道
2024-03-01
校园频道
2024-11-15
三下乡
202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