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到来,暑期社会实践已拉开帷幕,南航学子热情满满,再次踏上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让知行合一的理念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为了探索社区治理的创新机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学子们组建了“社区一条心,恢复新生活”实践团队,在这个烈日炎炎的七月,来到了江宁大学城社区,开始了访谈和志愿活动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在社区人员带领下走访社区 通讯员 张鹏 摄
基层社区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实现公共治理的关键工具。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高的关键,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团队所实践的大学城社区常住人口约7.2万人,周围有16所幼儿园、5所初中,还有各大高校,具有人数规模大,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大量的人员给社区工作人员带来了管理的难度。同时,社区居住的年轻人居多,留学、旅游和外来人口多,导致社区流动性大,加大了疫情时期的防控难度。
在实践初期,由于小组成员比较内敛,在走访居民时,常常碰壁,多次被拒绝。但是在克服了内心的胆怯后,小组成员以大方、热情的态度换来了居民们的积极配合。由于疫情已经过去许久,居民们对社区治理的具体措施也并不是非常了解,再加上小组成员访谈经验并不丰富,导致实践活动并没有那么顺风顺水,初期成果并不理想。
图为实践队在访谈居民 通讯员 张鹏 摄
为有效提升走访效能,小组成员提出以下几点:一是走访要带着问题走访。走访要带着问题,首先了解居民的所思所想,尽力满足居民提出的需求和愿望,达到入户走访加强维护稳定工作。实实在在的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要突出走访。入户走访要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及时了解和掌握居民的思想动态,掌握当前各种矛盾纠纷等方面可能带来的不稳定事端,积极做好居民的情绪疏导,矛盾化解工作,变居民上访为社区干部下访。三是要带着任务访。在深入走访走访社区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家庭时,要在广泛与居民交流的基础上要紧密结合社区工作实际,送温暖、送平安、送法律。
图为实践队在志愿服务 通讯员 张鹏 摄
小组成员通过不断努力,改进方法,在几日的走访和志愿服务后,社区的居民和工作人员对我们也热情了许多,实践也变得顺利了。通过走访我们得知,疫情防控带来大量工作,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时间开展其他的工作,而且巨大的工作量也让他们感到非常疲惫。特别是疫情防控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落实,他们有时为了尽快核实数据在深夜去居民家里询问。而这又会导致居民不满,出现不配合的问题。
在短短十天内,小组成员通过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切身感受基层治理的痛难点,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根据他们在疫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升级优化社区疫情防控治理机制。此外我们深入大学城各社区,收集居民意见,通过从居民角度出发,探寻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更优解。
在实践中团队发现基层社区一般都是信息和任务的被动接收者,工作人员并没有主动与上级或同级部门进行协调,同样其他部门也没有与社区交接。尤其是这种信息隔阂其实也是科层制弊端的体现,过于强调分工明确,而导致本位主义。面对复杂的工作,我们也询问了社区工作人员是否考虑过创新工作形式,他们表示,想要提高效率,创新形式还是需要居民的配合,这对于居民素质要求很高,在结构复杂型社区难以落实。
实践结束后,小组成员经过讨论,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转变治理方式,实现多方共治。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汇集多方力量,利用社区高校资源和人口资源,分担社区工作负担;运用数字化治理的治理方式,采取网络手段实时检测疫情动向,与高校进行合作,即时进行信息传达,做好社区居民的流调登记;加强宣传工作,对于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的问题,社区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小区网格员等多方式多途径,提升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度,提高居民幸福感;针对各部门的本位主义,可以通过法约尔的跳板原则,允许跨级直接横向通信,可以克服统一指挥带来的信息传输延迟。
图为实践团队合影 通讯员 张鹏 摄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