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佐证甘肃省作为古丝绸之路“黄金走廊”的重要性,探寻今丝绸之路研究新视角,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赴甘肃省武威市开展“寻域外来风——甘肃省域外文物调查”实践活动。2023年8月18日,队员陈琰离队前往张掖市、嘉峪关市,对当地出土域外文物、古丝路文化及地位进行调研。

8月18日上午,实践队员来到了张掖市博物馆(又名甘州区博物馆)。在通史陈列展区,队员从第一单元“若水溯源(史前至先秦)”展厅里的黑水国遗址铜冶炼制品、土坯、珍珠和东灰山四坝文化遗址青铜器及碳化麦粒观起,透过这些展品,实践队员感悟到早在丝绸之路开通前的张掖,就已进入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初始阶段。


随后,实践队员又相继参观了该展厅的第二单元“张国臂掖(两汉时期)”、第三单元“北凉风云(魏晋十六国时期)”、第四单元“万国咸宾(隋唐时期)”、第五单元“民族交融(五代到元代)”、第六单元“府城遗韵(明清时期)”,在这趟线性游览过后,张掖自汉置河西四郡、魏晋更名甘州、隋唐回归四郡、元成甘肃行省省会、明清位居“九边重镇”之一的发展脉络形象地展现在实践队员面前,厚重的历史使人沉迷其中,无法走出。

其中,最具考察价值的,便是那枚位于万国咸宾展厅的波斯毕路斯银币,银币的“老家”是波斯萨珊王朝,1970年出土于张掖大佛寺金塔殿基下舍利诗函内。银币共5枚,直径2.6-2.9厘米,重量2.8-4.1克,边缘呈不规则圆形,为波斯毕路斯王朝B形币样式。正面为头戴王冠的毕路斯王,背面整体纹饰右旋90度,外框为装饰珠帘纹一圈。波斯毕路斯银币的发现有力佐证了甘肃在这条古老“国际廊道”上的重要地位,为实践团队“寻域外来风——甘肃省域外文物调查”实践活动展开,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物资料。


参观完博物馆,实践队员随即前往波斯银币出土地——张掖大佛寺展开更深一步调研。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位于张掖市区繁华的闹市之中。马可波罗曾被它吸引留居一年之久,并将大佛寺记入《马可波罗游记》。大佛寺现存古建筑包括山门、牌坊、钟楼、鼓楼、大佛殿、大成殿、藏经殿、土塔及金塔殿。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奔着金塔殿去的实践队员,最终神游于这座西夏国寺。


下午实践队员来到了嘉峪关市参观长城博物馆。长城博物馆位于嘉峪关关城景区内部,实践队员顺着马道登上城墙,在烽火台瞭望远方的雪山,感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和“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凉。用手触摸城墙,历史的脉搏在剧烈的跳动。

从城墙下来,没走几步实践队员就来到了此次旅程的目的地——长城博物馆。实践队员重点参观了馆内的“长河落日·丝路花雨”展区,展厅内展出的丝绸、钱币以及水晶等文物,生动展现了河西丝绸产贸以及河西长城各族生活,实践队员在长城博物馆更进一步认识到,河西长城与丝绸之路相伴而生,开通了中西文明直接对话的渠道,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甘肃省在丝路上“黄金走廊”的地位名副其实。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实践队员考察了许多甘肃出土的域外文物,更加切身感悟到了古丝路·甘肃段在整个世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更进一步意识到此次实践活动的前瞻性和社会价值。

一条丝绸之路贯穿大半个甘肃,书写了中华民族近两千年的历史与国运。在这条丝路经济带上,马帮和驼队日夜输送的,不仅有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还有西方的钱币、文简与器物。但近年来,中国大陆发现的西方古器物为数众多,它们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却被中国众多璀璨的文化掩埋了原有的光辉。因此,“域外来风”小队存在的意义在于突破丝路主场优势的桎梏,立足古丝路·甘肃段,溯源在此出土的域外文物,使其在人们视野中重新亮相,通过域外文物这一全新的切入点,推陈出新,探究甘肃省在丝路上的重要作用,以期得到当今丝路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思路。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陈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欣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