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是一个很喜欢、很热衷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我认为它装载了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从2020年进入大学至今,我参加了300多个活动,这些活动里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支教。第一次听到支教这个词,是2021年在学校发布的支教队队员的招募令上,当时感觉好新鲜,支教是做什么呢?我其实还不太明白,只是怀着一腔莫名的热血想去做这件事,看到这词就莫名地亲切,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在三年的旅途中,我逐步找到了支教的答案。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问她二年级的姐姐,说我们是来干嘛的?那个姐姐说我们是来带给他们知识的。当时听到这句话,有种如遭雷击又醍醐灌顶的感觉,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某个堵了许久的思绪瞬间清明。“带来知识”,这真是太沉重的字句,质朴又厚重。我也立志大学期间每个暑期都要去支教,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去干实事。我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吧,今年是我第三次参与支教,也是最后一次,明年就毕业了。

图为今年家访。

图为2022年家访。

图为今年晨跑。

图为2022年晨跑。

图为今年开例会。

图为今年送小朋友回家。

图为今年送小朋友回家。

图为今年送小朋友回家。

图为在银杏树下许愿,祝大家平安喜乐,万事胜意。

图为今年资助政策宣讲。

图为2021年的课堂。

图为2022年下雨背身体不舒服的小朋友去附近的卫生室。

图为2022年陪我半个月的“床”。

图为今年拍照留念。

图为今年合影。

图为2022年和部分小朋友合影。

图为今年“全家福”。

图为今年合影。

图为今年文艺汇演。

图为绘制2021年文艺汇演幕布。

图为2021年文艺汇演。

支教其实要进行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说项目点的对接,可能联系了几十所学校都杳无音信、石沉大海。记得那个下午,我坐在教学楼的楼梯上打了一下午的电话,从这个市到那个市,从这个县到那个县,挨个搜索座机电话挨个打,这是实在没有办法很无力之后的漫无目的的盲求与幻想;又比如支教队队员的层层选拔,我们一支支教队可能只招募十几二十个人,但是会有百余人有志于此前来面试,而我们最终一起下点的小伙伴们,可谓是一路过关斩将,经过了三轮的综合面试才成功来到龙山完小这个地方。我们和小朋友们,也真的是双向奔赴了吧。我们的队员经历多轮面试只为来此“以奋斗,致青春”,而有些小朋友们,凌晨五六点就起床,走一两个小时的路,只为了赶上我们早晨8:20的课,只为了来听我们的支教队的老师们讲授那些课程,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啊!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过:“人生有两种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而我们和小朋友们之间,有着亲密的内在联系和深厚的羁绊,没有谁在原地止步或踌躇,都在彼此靠近,为着那同一个目标!今年有个小朋友,他家很远,一趟来回要走4个小时,因为他家太远,家里情况特殊没有人来接,我们就每天送他回家。刚开始走的时候,感觉腿都要废掉了,从没走过这么远的路,回学校的路途还是被我的伙伴一路用树枝拉回来的,感觉手脚都不是自己的了。第二天,我又去送了,到家时遇到了民锐的爷爷,爷爷是一位光荣的退伍军人,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役。爷爷看着我们,满眼都是笑意,问:“是你们的队规要求要送他回家吗?不然每天这么远,很多人肯定都是不愿意的。”我们说:“报名的时候我们都和家长们签署了一式二份的安全协议的,阐明上下学需家长来接,不接的话家长自行负责安全问题,但是看着民锐,无关队规,无关协议,只关责任,只关良心,不送良心一定会痛的。”当时我们回答后,爷爷就说中国的未来现在就交到我们手上了,他们老了,看着我们这样有责任有担当,也是放心了。爷爷当了十几年的兵,跟着大部队跋山涉水、步行转战多个省市,看着那遍地哀鸿满城血,怀着无非一念救苍生的决心,18岁参军,去为祖国统一、去为救当时的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我们,如今正享受着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不过是每天走了几个小时的路,便得到老前辈如此的赞誉,心里真是觉得愧不敢当。但是,我们也确信,未来,一定是把握在青年手中的,我们要为成为那样的青年努力,现在不过是我们的起步阶段,我们还有着无限的力量没有施展、无限的才能没有发挥,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强大,这盛世,也如先辈们所愿。

说实话,7月15日来到龙山完小,真正地看校园的实貌时,我是震惊的,多么好的基础设施呀,有餐厅、有学生宿舍、有教师宿舍、有三层的教学楼,还是幼儿园和小学一体的,我在想,我们来对了吗?这里真的需要我们吗?我是想去做实事的,不是去作秀,不是去镀金的呀,此行是否与“锻炼自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初衷有背离?当然,现实告诉了我最好的答案,虽然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孩子们还是和需要我们的地方是一样的,我们来是有意义的,确实能带来实效的。我们每天的工作其实挺多的,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活动还没有步入正轨,每天都有很多大的调整,每天都有很多新的问题,晚上的例会一开就是一两个小时。有小伙伴在心得里面写,第一天来的时候很累,来了没有饭吃,行李搬上搬下,不知道为什么来,但第二天小朋友们来报名,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的时候,成就感和责任感一下就上来了,中午送小朋友回家时,背上他的书包,走他走过的路,不禁想小小的身躯里怎么蕴含着这么大的能量,他们的求学之路真的太远太难,我们既然来了这,就必须担起责任。每天凌晨五点多我们就开始起床洗漱了,早晨6:20在操场完成集合跑操,便开始早上的教学活动。说到教学活动,这一定是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此行的初衷——教育。我每次开会都会给支教队的小伙伴们说,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不能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我们是来教给孩子们外面的知识的,一定要为自己的每堂课、自己的每句话负责,不能误人子弟。我们的小伙伴们每上一堂课都是需要提前写好教案交给教务组审核的,小伙伴们常常为了上好那一堂课、做好第二天上课用的PPT熬夜到凌晨一两点,困了就在会议室把三张椅子拼在一起躺一躺,醒了又接着做,全力以赴只为了上好课,只为了不辜负来上课的小朋友们。此外,大家的日常可不仅仅是上课或者送小朋友,那我们的所为就太狭隘了,格局没打开,还怎么助力乡村振兴?怎么为祖国发展做贡献呢?所以,我们还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比如说墙绘、还要去家访等。

也很感谢家长们对我们此行的支持,因为交通不太方便,所以我们买菜算是一个难题,家长们听说后就自发地送了很多菜过来,都是自家种的。还有五年级的那个小朋友,婷婷她家很远,要走三个多小时,光走路就已经很累了,可是她还是提了菜来,很难想象蜿蜒的山路上小朋友是怎样负重艰辛抵达的。我很怯懦,不敢深想那画面,光是提及,便已泪流满面了。

今年的我,也算是更为勇敢了,有勇气走出角落去和小朋友们合影了。遥想2021年暑期,在铜仁太平小学,文艺汇演结束大家自发合影,我躲在教学楼不敢出来,听到小朋友们问:“小乔老师呢?”更是不敢出去,这太伤感的场面我不敢面对,一起陪伴了这么多天的小朋友我舍不得离开,最终连一张用以回忆的照片都没留下……2022年的暑期,小朋友们把自己编织的手链亲手挨个给我带上,还有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每天下课都到办公室给我送信,每天都是同样的话再配上自己画的小公主。有个小朋友送了我一个别致的手环,送绿色的纸折的,再缠上透明的胶带,她说这样就不会被水浸湿了,我就可以天天戴在手上,叮嘱我说不要摘下来哦。可能亦是离别将近,可能是大家的纯真美好,我真心希望第二天的文艺汇演可以晚点到、时间再慢一点(文艺汇演结束后我们便要离开,各奔东西)。我找了个阴暗的楼道伤心,实在舍不得大家,不想被人看到,因为我认为作为队长一定要像定海神针那样,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绝对的冷静和理智,才能给大家安全感,才是合格可依靠的队长,但这大家诚挚的真心总让我潸然泪下,我便躲起来自我消化,结束后再无波澜地回到众人处继续办公。但那天,张老师找到我,虽然他不善言辞,却也总是真心。今年我们亦是在同一支队伍,打开信封,看到张老师写的信:“队长,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不能再去找你了,不知道今年你有没有在哪个地方偷偷哭呢……”谢谢张老师,今年我们留下了很多回忆。离别也是浪漫的事吧,期待我们的再次相遇。

我们的故事太多太多,我们的所思、我们的所为,我们和小朋友们的欢笑与泪滴,我们和这里乡村振兴的故事,在龙山缘起。虽然我们会离开,回到各自所来的地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结束。志愿服务这件事,是有传递性的,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后面将会有千千万万支怀着同样使命的队伍奔赴于此,践行同样的初心使命。希望之后的大家,都胸中有沟壑,去干实事,不虚言,不形式,不负良心,不负人民,不负国家。


来源:贵州大学  作者:曾兰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兰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