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山深处的红色印记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创建于抗日战争爆发前期,担负着为中国革命培养大批优秀军政干部的光荣使命。抗大初创于陕北,后随形势发展辗转敌后办学,1940年11月4日抗大总校进驻河北邢台县(今邢台市信都区)浆水一带,校部就设在前南峪村。抗大在此办学2年零3个月,先后培养了3期学员,共8000余人,并指导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创办了9所分校,培养了20余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

抗大陈列馆共设4个展厅,展出图片、实物、文物960余件(套),运用半场景、场景复原等艺术手法和声、光、电等现代陈列手段再现了抗大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和发展成就。

(二)挖掘红色故事

1.伟大母亲:为保全战友忍痛结束新生儿性命

抗大总校迁移华北敌后办学,就像一支利箭插进敌人心脏,特别是抗大成立五周年之后,抗大的政治影响越来越大。

1942年5月21日,日寇对太行山根据地进行野蛮“拉网式大扫荡”,抗大总校就是他们围剿的重要目标之一。当时抗大女生连连长程克怀孕在身,却日夜不停地行军爬山,与敌人兜圈子。有一天敌人搜山,程克与6位战友藏在一个山洞里,就在这时,她面色惨白、头冒虚汗,孩子要出生了。

“本来敌人吃不准山上有人,但是孩子出生啼哭,我们的同志就暴露了,大家的命都不保了。”程克没有将为人母的喜悦,心中满是焦急与害怕,随着一阵撕心裂肺的剧痛,孩子降生了。这位伟大的母亲忍着巨大悲痛,做出了她一生中最痛苦的抉择,为了保全战友,程克亲手结束了这个孩子的生命。孩子连第一声啼哭都没有发出,也没看一看这个世界,就永远地离开了。

2.退伍老兵:最美退役军人,美在永葆本色

通过参观抗大纪念馆,激起了我深深的爱国情怀,不禁让我想到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我的爷爷黄九贵同志,作为一名光荣的军人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在17年的军旅生活中,始终坚守岗位,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他都能以苦为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和担当。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85年,作战正处在紧张的时刻,我的老爷爷也就是他的父亲去世都没有办法回家。当我问起他这段往事的时候,他总会眼含热泪告诉我:“在军队中,要有担当,要有牺牲精神,要有积极精神,当兵就意味着要奉献,奉献就意味着会有牺牲。当兵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冲上去;必须对祖国忠诚,对老百姓负责。”每每听到这里,我总会对爷爷肃然起敬。他就是我们青年人的榜样,他的精神是我们青年人追求的目标。

(三)吾辈感悟

1.传承抗大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抗大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是“抗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抗大没有教室、礼堂、桌椅,他们夏天就在麦场上、河畔边、树荫下上课,冬天在猪圈、牛圈里学习,桌椅讲台均用石头制作。常常是夏天热得一身汗,冬天冷得伸不开手。物质条件虽然极其艰苦,但抗大师生依然保持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英勇牺牲、敢于胜利是抗大学员最显著的品质。坚定的革命信念,再加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使抗大的学员成为文武双全的干部,既会打军事的冲锋,又会打政治的冲锋,成为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抗大精神内涵丰富,激励着一代代人冲锋在前、披荆斩棘。如今,抗大精神已经成为当地人民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守宗旨,富村富民;执着自信,艰苦奋斗;尊重规律,创新发展”的“前南峪精神”,必将激励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2.铭记历史,坚定使命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无数前辈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蓝图和祖国的富强建设披荆斩棘,奉献诸多力量。

军人以身许国,举国尊崇其家。老兵的故事和心曲,平凡中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平淡中有深深的军旅情结,给人以无尽的感慨和启迪。寻常巷陌,平常岁月,千千万万光荣之家面对这滚烫的“光荣”二字,无愧,无憾,亦无悔。

黄爷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守信念,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他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激情和热血的战歌,是一部描绘军人英勇形象的画卷。黄爷爷的军旅生涯是一部充满艰辛与荣耀的史诗。他的故事,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剧本,展现了一名军人的坚韧与担当。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以苦为乐,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他的故事,是一首赞美军人精神的歌,是一幅描绘军人英勇形象的画。他的经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鲁子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鲁子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