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之中,有着“八百里湖天”美誉的巢湖自古便辛勤的哺育江淮儿女,黄麓镇滋养在巢湖的怀抱里与富有创造力的巢湖人民共同创造力巢湖纸笺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我们沿着环湖公路乘车前往黄麓镇,路途上骄阳似火、蝉鸣不绝,东西绵延一百八十里的画卷徐徐展开。近处岸边,水石相激,难掩我们心中的兴奋之情,放眼望去,碧水连天,水天之间划出一道清晰的界线,明代文人叶善守也曾言:远疑天上来,还向天际没。沿着这一条“线”,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赴黄麓镇探索纸笺发展新模式团队正式开启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辗转几个路口,我们来到了掇英轩,因为刘靖先生的工作需要,我们非常遗憾的错失了与他交流的机会,但是我们荣幸的在张娟女士的带领下参观了掇英轩。初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手工桌台,我们了解到原来每年的假日都有不少小朋友来这里体验纸笺的制作,在走廊的右手边是小朋友们的“大作”,张娟女士谈及这些小朋友时欢悦的和我们分享了他们的趣事,赞赏这些小朋友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看着满墙的作品,我的耳边飘荡着他们的欢声笑语,眼前也是他们制作纸笺时那认真谨慎的模样。在逃离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束缚后,像这种感受非遗技艺的过程中,难道带给我们的不是真正的快乐、心灵成长吗?在这些小朋友心里种下一颗民族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豪的种子不正是传承的意义吗?

图为团队成员在掇英轩观看小朋友们做的纸笺。通讯员 陈浩楠 供图

想到这,脚步也随着张老师的步伐来到了纸笺展区,上方一侧是刘靖老师和他的团队在传承纸笺技艺、“复活”失传纸笺名品,创新改良纸笺制作技艺中的一些照片,这些照片无不在诉说着当中苦楚,亦见证了在经过国家及当地政府与掇英轩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让这项非遗技艺焕发新生的喜悦。想到这,我认为非遗保护、传承是我们青年人应尽的义务,非遗的新生唯有创新可争取源源不断的生机,新在其工艺手段、新在其传播手段、新在其创意整合,破而后立。传承应当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初到掇英轩的下午,我们坐上了制作台,仔细观看着刘靖先生给我们拍摄的授课视频,视频中他着一身白衣,尽显素雅之气,从拿笔姿势、调色、画法技巧等诸多方面为我们一一讲解。我们仿着刘靖先生的方法,调出了不同的颜色,拿起画笔浸沾颜料,当笔尖与特制胶液相触一瞬,颜色向外扩散,竟是第一次我为非遗文化技艺而心动,不由自主的低声惊叹。兴奋难免会让我手忙脚乱,当我第一幅作品还未收尾时,其他队员看见我的作品后便有了“像苍蝇”“像螳螂”之争,便草草结束,用宣纸着上这幅“画”,将这一有趣时刻定格,记忆在那一刻也便按下了暂停,是独属于我们和纸笺相遇的记忆。

图为市级非遗传承人张娟向团队成员讲解不同纸笺名品。通讯员 陈婉如 供图

在接下来的相处过程中,作为市级传承人的张娟我们在采访她时她感慨道:每次看到小朋友,年轻人来到这里参观学习时,我总是特别幸福,一方面说明我们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另一方面也说明纸笺对年轻一代人也是有吸引力的。在展品区有些许把扇子,我们临近细看是纸笺与扇子的创意结合。我们也有幸体验了简单的制作过程,纸笺做的扇面经过裁剪用浆糊和扇骨贴合,再经过封边,贴耳等步骤打磨装饰,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却让我费了不少力气。

图为团队成员在体验纸笺制作技艺。通讯员 朱少将 供图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时光在人与人的邂逅中便觉得短暂了,我们离别了纸笺,沿着水天一“线”踏上了返程之旅,看着手中的扇子陷入了沉思:这纸笺扇子不正是纸笺和扇子的结合创意嘛?纸笺也可融入生活的其他元素,笔、灯、笔记本,也可以将此行我们所做简单的纸笺的原材料组合再辅以教程售卖让消费者更方便接触纸笺。纸笺非遗传承人刘靖曾表示:“技艺的传承不能改变手艺本身,但是可以加入创新元素。”而“纸笺博物馆”也在他的筹划之中。新的创意结合,新的宣传方式,思绪万千,我透过车窗,那湖光山色美不收,像是在告诉我们纸笺的前路也花团锦簇。(通讯员 陈浩楠)

图为团队成员结束多日实践活动时在掇英轩前合影。通讯员 朱少将 供图


来源:巢湖学院  作者:陈浩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乐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