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 杨舒雯 林金铃)
7月5号至7月8号,团队成员对乌镇进行调研。尽管炎炎夏日,团队成员仍保持极高的调研热情,用心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拍照、录视频、撰写文稿等,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展示了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的风采。团队先后去往乌镇老街、乌镇东栅西栅、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调研乌镇的产业布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收获颇多。
2019年,乌镇景区实现年游客购票人数达960万人次,景区直接收入22亿元,年实缴税收近3亿元,直接带动全镇旅游就业人数超5万人,镇区近2万间客房经营。乌镇旅游在全国景区上市企业的经营指标中,连续八年5大指标列全国第一。如今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乌镇景区客流量已恢复至之前的八成。
乌镇的成功离不开文化的核心作用。作为“乌镇总规划师”,陈向宏曾经说过,“2000年,我们给东栅老街全部铺上了石板路。修整完这条街后,我发现了一个尴尬的现象——老街上只有房子,游客来了看什么呢?所以我开始想到要往房子里‘填充’内容,什么样的内容呢?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名人文化。”
团队成员通过信息收集了解到,自1999年,桐乡决定实施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工程开始,乌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00年东栅老街保护的“观光小镇”,到2003年西栅老街以“住在古镇中、发展夜游”为主的“度假小镇”,到2016年再次转型以打造“乌镇戏剧节”“木心美术馆”为主的“文化小镇”,乌镇旅游不断塑造着“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的核心竞争力,而其中,小镇丰富的文化业态一直是乌镇区别其他景区差异特色的最大IP。
乌镇老街住宅区
乌镇老街是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具有人文生活气息,开发力度较小,多数居民是在自己住宅里售卖商品。走进乌镇老街,团队成员看到多家店铺临河而建,错落有致。随处可以看到乌镇独有的特产,如姑嫂饼、杭白菊、蓝花印布、三白酒等。
乌镇酒文化极为有名,因此沿街有不少店铺售卖三白酒,其中林家铺子最为突出。陶復昌糟坊和高公生糟坊是店铺主要供应商。通过实地走访,团队成员得知,由于时代的变迁,这两家糟坊本已走向衰落,但乌镇旅游业的发展使糟坊焕发新的生机。同时,乌镇世界互联网峰会的召开,给三白酒走向世界提供契机,向世界传播乌镇的酒文化,打出乌镇品牌。并且,三白酒售卖已归政府管控,可见政府对其极为重视。
乌镇三白酒被列为“浙江省著名品牌”
团队成员在实地走访时,使用了“乌镇景区”公众号的在线预订、景区地图、语音导游等功能,直观感受到了乌镇互联网的便捷之处。实时天气、交通信息、游记攻略等特色服务让游客对乌镇有了第⼀次亲密接触,轻触电脑或手机就能实现住宿、餐饮、门票的在线预订。互联网帮助游客轻松地解决了吃和住的问题。在行方面,基于⼆维码技术的公共电瓶车运营系统,让游客在乌镇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实现电瓶车租借和付费,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成为这个千年小镇⼀道流动的风景。
团队成员使用“语音导游功能”
曾经,乌镇因旅游而声名鹊起,让悠长的青石板巷和临水的倚门木窗走进人们心里;如今,乌镇因互联网再一次名声大噪,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相辉映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文化的传承、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加持,让乌镇有能力、有理由面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数字化愿景,成为数字文明的见证者、参与者。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杨舒雯 林金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舒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