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刘璇 李彤)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向城市靠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电信网络覆盖到了农村的每个角落,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但这也为网络电信诈骗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低下,无法获得有效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信息,因此,在农村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有发生。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刷单返利、网恋“ 杀猪盘”、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等几大类诈骗案,分别位列2022年电信网络诈骗案发量之首,是诈骗分子最惯用的几种套路。
针对这一情况,为了进一步增强乡村群众对电信诈骗违法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我们团队来到了安徽省葛集镇高寨村开展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前,实践团队成员一起通过网络查询和向公安部门请求信息援助的方式,认真了解被诈骗一些案例的发生情况,比如常用的诈骗手段、诈骗成功的概率、产生了多少损失,并且通过上网搜集各种资料,储备充足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合作,走访乡村群众,调研当地村民反诈骗的实际情况,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去到乡村街道、拜访群众家里,通过手机观看视频,或现身说法,团队成员向当地居民深入讲解电诈典型案例、不可轻信陌生人短信或电话,帮助村民提高法律意识和防骗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远离诈骗;同时积极推广“国家反诈”APP,为村民们再添一道反诈“防护墙”。
在参与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在与群众交谈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大部分老年人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比较淡薄,有一些老年人不熟悉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但是也有一些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他们对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的电信诈骗不了解,从而不能正确认识网络诈骗的严重性,中年群体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是针对灵活多变的诈骗方式还是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由于对网络诈骗的途径了解不多,易受网络上的虚假广告、虚假信息、电信诈骗等不良信息的引诱。
其次本次活动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第一,诈骗分子会通过网络查找到你的信息,然后通过信息或者电话来对你进行诈骗,冒充亲友发账号给你让你进行汇款,此时我们不能盲目地打钱,而应该打电话确认是否真的是亲友需要;第二,现在微信等交流工具越来越多人使用,朋友圈里面也开始活跃,这就出现了很多的转发信息,比如某某小孩被拐需要转发宣传,这就调动很多人的同情心,所以就很多人转发,殊不知,其中带有病毒,这种病毒会让系统瘫痪。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进入骗局,甚至成为骗局中的助推者,虽然不是我们本意,甚至说是一种好意,却造成了不好的效果。现在骗局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我们也应该将我们的思维意识升级,保证自己的安全。作为大学生,我们的更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让自己受骗。
这次的实践让我感触良多,一方面我意识到自己很多不足,接触到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作为大学生,我们年龄也不小了,离走向社会工作也不远了,我们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各方面的事情,在我们的周围,骗局无处不在,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精明的侦探,仔细地观察,有防范意识,以防自己被骗;另一方面我明白反诈宣传需要全民参与,对普通人来说只需要“举手之劳”就能够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贡献一份力量。越多人参与,越多人举报,就会形成一张越来越密实的“ 防护网”,让诈骗分子找不到可乘之机。因此,反电信网络诈骗要真正进入新的全民防骗时代,就不仅仅需要技术的升级,更需要公众“ 观念”的升级。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全民参与已成为当前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关键,只有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有反电信网络诈骗的“责任”,有守护家人的“ 责任”,人人都能以“ 举手之劳”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不予姑息、不再“沉默”。
总之,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践行实践所教给我的心得体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刘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