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都江堰电(通讯员 罗奕键 陈鸿琳)7月17日至18日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赴四川成都、都江堰“环境生态工程设计观孵化”实践团前往都江堰市从多个角度深入考查都江堰水资源利用状况。
17日,实践团于都江堰市内途径走马河,周扬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相关的水文知识。走马河源于青城山南麓,流经都江堰市区,最终汇入蜀江。它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地区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走马河河道管理范围内无污水排放,无行洪障碍,无垃圾堆存,无绿化缺损,做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图为周扬老师为同学们讲解走马河的水文知识
步入青城山后山,实践团了解到青城山水资源主要来自于青城山脉中的山间溪流、泉水和雨水等。青城山主峰海拔高达2000多米,拥有丰富的降水量,因此在形成了众多的小溪和山涧。这些溪流和山涧水质较好,几乎没有受到农业和工业生产的污染。在夏季,山脚下的溪水可以供游客用来消暑、洗漱等。此外,在青城山后山地区还存在许多泉水,其中一些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被认为具有一定保健功效。这些山泉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饮用水源,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赏泉、饮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青城山后山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但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水资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用水压力较大。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游客垃圾处理不当污染环境现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沿途垃圾桶与立牌提示等。在此呼吁游客文明出游,共同维护当地生态环境。
图为青城山后山存在游客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
次日实践团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调研,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灌溉工程之一,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左右。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始于战国时期,由蜀国的李冰和其子李贺领导。该工程以解决成都平原地区的灌溉和水防问题为目标,通过修建堰坝、分水口、引水渠等设施,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并分为两股,一股供灌溉农田,一股排入蜀江。这一工程的创新性和巨大规模在当时与现在都是无与伦比的。实践团首先到达都江堰鱼嘴分水堤处,通过山间修筑长达20多公里的石堰形成分水口,将岷江水流分为内流和外流。内流通过主渠引入平原区域,外流则汇入蜀江。同时,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分渠、支渠和灌溉渠道,使得岷江水能够智能地供给灌溉地区。这种分渠的设计和灵活的调水系统使得水资源能够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成都平原地区的农田灌溉需求。
图为都江堰鱼嘴口
之后实践团对都江堰的水资源供应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解,周扬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影响。社会影响方面,首先,该工程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提高农田的耕作效率和产量,为当地农民带来丰收和富裕。其次,修建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资投入,为当地带来了繁荣。此外,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成功,李冰也成为了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重要人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水利知识和治水经验。在经济发展方面,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当地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而在生态环境方面,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动方式,影响了鱼类和水生动物的栖息地。水库建设导致湖泊水位上升、湿地消失,影响了周边植被和野生动物。大规模移民和土地征用改变了农田、森林和生态系统。虽然水利工程解决了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但也对原有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综合考虑保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在近年来,都江堰市政府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土地治理、植被恢复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力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罗奕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奕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