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南通海门76日电 (通讯员 胡雅)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拾山歌之遗·寻乡音之韵”赴海门开展文化传承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陆晓冉出生在纺织世家,是南通色织土布第四代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受祖辈纺织、刺绣的布艺熏陶。在新世纪之际,她开始用自己的力量,延续南通色织土布这一手工技艺的生命。

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了解南通丝织土布传统工艺,团队成员于202371日上午拜访了陆晓冉老师。初入展览室,伴有木质香的纺织车和款式多样的土布衣裳映入眼帘。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南通丝织土布展览室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雷 摄

伴同着缕缕茶香进入接待室,南通丝织土布非遗传承人陆晓冉坐在朱红色木凳上,为实践团成员准备好茶水,她面对着实践团成员讲述起南通丝织土布的故事。

在保护传统中创新

陆晓冉认为,非遗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于是,她在保护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胆革新,将老土布发展为新土布。在保留传统工艺、非遗基本元素不变的基础上,她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女红技法中。

万花齐放才是春

陆晓冉深知非遗不该仅属于自己,应该属于大家,于是,她将单人传承扩大为群体传承,把非遗文化带进学校、走进社区、送进每个妇女儿童心田,向大家积极宣传土布知识。不仅如此,她还组织手工爱好者开展土布居家就业手工培训班,将传统与生活相结合,更好的传承这一非遗文化。


图为陆晓冉和团队成员讲述丝织土布的故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雷 摄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拾山歌之遗·寻乡音之韵”赴海门开展文化传承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与陆晓冉的交谈中感受颇丰,为更好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成员于次日在海门包场高级中学开展了一次非遗传承宣讲,让当代青年更加了解、保护、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图为实践团队对南通丝织土布非遗技艺宣讲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雷 摄

通过本次非遗传承行动,实践团队队员们纷纷表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丝织土布发展与传承有了更深的认识。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如何保护好这份遗产并使其传承下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本土文化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就如同珍稀动物保护一样,这一工作已容不得疏忽和懈怠,对于我们青年而言传承非遗精神更是不容或缺的。


图示为实践团集体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雷


来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胡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4-11-16
社会实践
2024-11-15
三下乡
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