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笔的重量

中南大学 黄雅博
2025-06-07 19:40 阅读 2.7万+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当我初次握紧那支报道团日活动的笔时,指尖竟微微发颤。笔尖悬停在纸页上方,如老舍笔下那位鼓书艺人喉头翻涌的千言万语——万般思绪奔流,却一时凝滞于启齿之难。前两篇新闻稿石沉大海的寂静犹在耳畔,格式的偏差、措辞的犹疑,如同无形的壁垒。然而心底那份沉甸甸的感念,对学院栽培的恩情,对社会殷殷目光的回应,恰似艾青诗中那只鸟的宿命:“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纵使初啼喑哑,也须奋力出声。

笔,终于落下了。从第三篇稿件破茧而出起,每一次书写都成为一次郑重的交付。那些书写团日活动的字句,不再仅是流程的记录,更是护理学子心迹的坦陈。在键盘的敲击声里,我触摸到穆旦所歌咏的“带血的手”的温度——那是将自我投入更宏大叙事所必然沾染的尘霜与热忱。学院医务室平台运营的日夜,百人目光汇聚于方寸屏幕,每一次推送、每一次互动,都是无声的对话与联结。那些团支部流淌出的活动报告,字里行间是对专业价值默默的“赞美”,虽无壮阔宣言,却如静水深流,传递着我们对职业精神的恪守与对时代期待的担当。

笔尖行走,其重何如?它承载的不仅是墨迹,更是护理人的情怀与责任。每一次发声,都如一次郑重的拥抱——拥抱这专业赋予的使命,拥抱社会投来的信任。当“红”字平台下关注者的数字悄然累积,我深知那并非虚名,而是一道道目光的重量,一声声无声的鞭策。它们汇入穆旦所见的那个“已经起来”的民族背影之中,成为时代脉搏里年轻而坚韧的律动。

这铅字,竟能压弯脊梁,亦能挺直脊梁。从最初的噤口难言,到以笔为桥,每一次书写都是对“开不了口”宿命的挣脱。纵使声音曾如飞鸟初鸣般嘶哑,当它汇入万千同道的和声,终将在时代的风中清越回响。这重负,我愿负之笃行;这支笔,我当紧握不放——只为以文字的温度,拥抱一个被护理之光照亮的未来。

+ 投诉举报
916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