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潮汕嵌瓷:瓷片拼成的非遗星河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走进潮汕地区,漫步在古村落间,祠堂屋脊上那片斑斓的瓷片装饰,总令人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凝神细看。——它,就是潮汕嵌瓷。一门用碎瓷片“拼”出艺术天地的非遗技艺。

一、瓷片里的时光脉络

潮汕嵌瓷,其发源最早可追溯至明万历年间。其四百年的历史,承载了潮汕地区独特的艺术与智慧。翻阅清嘉庆版《澄海县志》,有这样一段描述:“望族喜营屋宇,固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潮汕人民对建筑装饰有着极致的追求。嵌瓷,正是这“极工巧”与“夸壮丽”的生动体现。在那些鳞次栉比的祠堂与气派的民居屋脊上,嵌瓷以其独特的造型与实用性,在潮汕装饰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彰显潮汕地域特色特有的象征。

古潮汕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商贸往来十分繁盛,发达的窑业随之兴起,嵌瓷,随着繁华应运而生。一个普通的瓷器,在潮汕工匠的巧思下摇身一变,变成构建屋顶装饰的绝佳材料。经过工匠的精挑细选、打磨、拼接,最终在祠堂、民居的屋脊上精妙呈现出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各式生动图案,为屋脊增添一抹别样的精致与灵动。

潮州歌册作为承载潮汕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藏着嵌瓷的影子。由现代麦微纯创作的潮州歌册《嵌瓷大师卢芝高》,其韵律优美的唱词,讲述着与嵌瓷相关的民间故事,字里行间流露着潮汕人对这份独特工艺的喜爱。从过去宗族祠堂的庄重装饰,到如今活跃在各种潮汕建筑上的绚丽美景,嵌瓷始终是潮汕建筑里一抹璀璨的文化印记。 它见证了潮汕地区商贸的繁荣、窑业的发达,承载着一方水土的集体记忆,也诉说着潮汕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执着追求。

二、在瓷片上“造世界”

(一)让万物“活”在屋顶

嵌瓷师傅深谙“以瓷塑真”的诀窍,将碎瓷片的特性与自然万物巧妙融合——雄鹰振翅的 羽毛,由不同弧度的瓷片层层叠拼,肌理分明如欲凌风;戏曲人物的眉眼,借细碎瓷片的边角勾勒,神态灵动似将开口;就连花草的脉络,通过瓷片的明暗对比呈现,仿佛能嗅到芬芳。站在古厝之下抬头仰望,那些屋顶上的嵌瓷图景,花鸟似要振翅飞离,人物如在演绎悲欢,富有蓬勃的生命力。

(二)对称里的美学智慧

嵌瓷的构图藏着潮汕人对“圆满”的执着追求,尤其偏爱对称手法。祠堂正脊的嵌瓷便是典型。左右两侧的花鸟、瑞兽造型如同镜像,暗含对称之美;无论是凤凰的尾羽弧度,还是石狮的姿态神情,处处彰显着平衡与和谐,又暗合宗族文化中“均等”“齐整”的寓意。随意观察一处古建嵌瓷,这种精巧的对称设计总能映入眼帘,成为潮汕地域美学的鲜明印记。

(三)从古典到现代的审美跃迁

清代嵌瓷的色彩,多取自民窑的五彩、粉彩瓷片,红与绿碰撞出热烈,黄与蓝交织出古朴,在阳光下透着厚重的岁月感,恰如潮汕老巷里沉淀的烟火气。如今的嵌瓷,在保留经典色调的同时,引入了更多元的色彩选择,甚至加入珠粒等元素点缀,光线折射下,既有传统的沉稳,又增添现代的灵动。这种色彩的演变,恰似一场审美“进化论”,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接上了生活的“地气”。

三、嵌瓷的取材与制作

嵌瓷的取材,既扎根于生活的烟火气,又浸润着世代相传的精神寄托。家喻户晓的神仙传说、流传千古的历史典故数不胜数,而贴近自然的题材更是不胜枚举:绽放的牡丹象征富贵吉祥,游弋的锦鲤代表年年有余,墙角石缝里常见的花草、檐下呢喃的燕雀,亦能跃然于匠人笔下,巧妙地转化为嵌瓷作品里的生动景致。这些取材或庄严肃穆,或活泼灵动,承载着潮汕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为后续的匠心制作埋下了深厚的文化伏笔。

嵌瓷的诞生,是一场匠人与瓷片之间展开的深度对话。四道工序环环相扣,每一步都凝结着匠人数十年的功夫沉淀,藏着潮汕人“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活智慧。

第一道工序是塑胚胎,俗称“缚瓦骨”,用砖条、瓦片剪切成所要镶嵌对象的棱骨构件,立嵌则要先用铁丝扎好的骨架,配上用石灰、红糖和草纸调匀而成的灰浆塑好雏形。第二道工序是剪取瓷片,俗称“剪饶”,熟练的工匠常把完整的瓷器往硬地一甩或用钳子敲击,依据裂开瓷片的形状用钳子加工取“饶”。第三道工序是镶嵌瓷片,俗称“贴饶”,也就是“嵌瓷”,工匠要有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基础,才能充分作品的档次、水平。最后一道工序,需从整体构图、设色、层次、疏密、动态、造型等作各个角度斟酌,反复调整,室内部分和单件工艺品加以贴金、描银、钩线,有的还用玻璃珠,胶片点缀。

、让瓷片继续“发光”

据调查发现,潮汕嵌瓷传承发展现状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随着现代建筑风格的变化,主要依附于古建筑屋顶的传统嵌瓷应用场景逐渐缩小,若不能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减少。掌握传统嵌瓷技艺的老匠人数量有限,且普遍年事已高,而年轻一代对传统手艺的关注度和投身意愿不足,若未能及时吸引年轻人接过传承接力棒,可能面临技艺断代的危机。

即便困境重重,潮汕嵌瓷的传承脉络中,始终有匠人以坚守与突破为笔,在时代画布上续写着这门技艺的生命力。他们深知,唯有在守正中创新,才能让嵌瓷走出困境,在时光长河中继续闪光。卢芝高,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汕嵌瓷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潮汕嵌瓷艺术世家。自高中毕业后潜心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创作了众多享誉国内外的作品。他将嵌瓷从屋顶搬进博物馆,通过创新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门传统艺术。许少雄,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嵌瓷世家的他创新性地将嵌瓷从建筑装饰拓展到室内装饰领域,制作出挂屏、插屏、立体摆设等众多嵌瓷新的表现形式。

在潮汕大地上,像他们这样的匠人还有许多。他们选择走出工坊,走进学校的课堂、社区的活动中心,参与一场场公益宣讲与体验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嵌瓷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潮汕民俗、宗族文化的紧密关联,以此呼吁更多人关注这份文化遗产,加入到保护与传承的队伍中来。这份坚守,让嵌瓷不再只是藏于古厝之上的隐秘风景,更成为牵动社群情感的文化纽带,为其在新时代的延续凝聚起更广泛的力量。

潮汕嵌瓷,是碎瓷的艺术,更是文化的传承。瓷片拼成的星河,正静静诉说过去与未来,值得我们好好守护、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清)李书吉、蔡继绅撰:《澄海县志》

(现)许南燕 论“非遗”文化潮汕嵌瓷的三大传承脉络与发展[期刊论文]-美与时代·城市2015(5)

方枫钜.潮汕嵌瓷的艺术语言初探[J].佛山陶瓷,2025,35(07):122-124.

嵌瓷[J].学术研究,2017,(04):179.

吴泽锋.世俗需求对潮汕嵌瓷工匠技术与风格的影响[J].装饰,2013,(02):88-90.

卢小根.传统嵌瓷技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2012,(02):127-128.

+ 投诉举报
18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