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一双贴满膏药的手,托起满天星光》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滇西北的群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被时间遗忘的褶皱。凌晨五点半,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灯亮了。一盏,两盏,三盏……最终连成一片星火。灯下,一个瘦削的身影扶着墙壁艰难前行,她的双手贴满膏药,每走一步都要停顿片刻,仿佛在与身体里的什么作斗争。她是张桂梅,这座免费女高的创办者,但女孩们私下里叫她“张妈妈”。

“快!跑起来!”她的声音嘶哑却有力,穿透黎明的寂静。女孩们从宿舍涌向操场,像一群振翅的鸟。她们知道,张老师又在楼下等着了,就像过去十二年里的每一个清晨。

张桂梅的每一天都是从疼痛中醒来的。类风湿、骨瘤、肺纤维化……23种疾病折磨着她的身躯,却从未折断她的意志。她扶着走廊的墙壁,看女孩们晨读,眼神如鹰般锐利,又如母亲般温柔。没有人知道,她贴满膏药的双手连端起一碗饭都会颤抖,却能在黑板上写下遒劲的板书。

“读书改变命运。”这是她对女孩们说得最多的话。在这片曾经“女孩读书无用”的土地上,她一家家走访,一户户劝说。“让我把孩子带走吧,她不用你们出一分钱。”这样的话,她说了多少遍?多少回她拖着病体爬上山寨,又被拒之门外?多少回她因体力不支晕倒在路上?

记忆中最深的是那个傍晚。暴雨如注,她走访完最后一个学生家,山路已成泥河。同行的老师劝她明天再回,她摇头:“孩子们还在等我。”车陷在泥泞中,她毅然下车,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疼痛撕扯着她的关节,但她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回去,孩子们在等我上课。”

那是怎样的信念?让一个病弱的女子在群山间奔走十二年,让2000多个可能早嫁、务工的女孩走进考场,走向大学校园?

高考那天,全校肃穆。张桂梅已经虚弱得需要人搀扶,但她坚持要送考。女孩们走进考场前,一个个过来拥抱她。最后一个女孩突然转身,深深鞠躬:“张老师,我会成为您这样的人。”那一刻,张桂梅的眼泪终于落下——这是她很少允许自己拥有的奢侈。

如今,女高的毕业生有的成了医生,有的当了教师,有的穿上戎装。她们散作满天星火,却都有一个共同点:每年总会有人回到这片群山,接过张老师手中的火炬。

深夜的办公室,张桂梅还在工作。灯光将她的身影投射在墙上,那影子如此瘦小,又如此巨大。贴满膏药的手缓慢而坚定地批改作业,仿佛在书写一个关于未来的誓言。

窗外,滇西北的星空格外明亮。每一颗星星都像一盏灯,照亮着群山环抱的校园,照亮着每一个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女孩。而所有的星光,都汇聚在那个贴满膏药的身影上——她是一座灯塔,在命运的惊涛骇浪中,为迷失的舟指引方向。

晨光再次洒满操场时,张桂梅依然站在那里。她的身躯更加佝偻,但目光依然如炬。新一天的奔跑开始了,成百上千个女孩从她身边跑过,奔向知识改变命运的考场,奔向她们父辈无法想象的未来。

这一刻,时光仿佛静止。一个女人与一座学校,一个梦想与千百人生,在滇西北的群山间,完成了一场持续十二年的接力。而火炬,依然在传递。

+ 投诉举报
917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