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万里归无期,南风怎知我相思。”如果将中国地图当作一只鸡,那么我的家乡广东所在的位置就是鸡腿。一部广东史,半部中国史。作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的广东,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广府大地,历史悠长。十三朝古都,一百零五位帝王,兴衰跌宕,历经沧桑。大禹治水,分化九州,开启中国历代王朝的崭新篇章:历史长河,灿烂文明,留下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广东,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贸中心,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这里,你将看到“沧溟八千里,今古畏波涛。此日征南将,安然渡万艘。”的南海神祠,漫步在“千年犹是子贡语, 但访其门问登堂”孔子后裔孔庙,遇见“旧煎诃子泉犹冽,新种菩提叶又繁。”的光孝寺,领略“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十三行。朝代的兴与盛、败与落,千年城脉的传承与兴盛,更替与落败,使广府大地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华夏胜地,风光宜人。广东地处南岭以南,地势北高南低,舒适的气候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秀美风光,这片广袤大地充满着大自然的馈赠与广府人的智慧。丘陵、平原、山地等地势多样;森林、植被、绿化等建设完善。推开自然风光的大门,望春山,揭秘自然奇观的西樵山,誉为“天然氧吧”的鼎湖山,以日观、云观、海观而闻名的罗浮山,以丹霞地貌著名的丹霞山;看秋水,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的万绿湖,溪流潺潺、瀑布飞泻的古龙峡大瀑布群,“赏景何须去桂林,近在咫尺到英西”的英西峰林,“月高人不寐,隔浦是歌堂。”的珠江水。不必说鸟类栖息、成片碧绿的红树森林,更不必说要写鱼翔浅底、微风吹拂的海滨碧道。踏入文化遗址,刘三姐文化的侗族歌曲、山歌见证岭南文化的发展,广府建筑、潮汕建筑和客家建筑推动中国建筑史崛起;观赏深厚文明,玉雕、广绣、广彩印证明清时期的繁荣兴盛,粤剧彰显广府地域独特戏曲。
物产丰厚,美食无数。古人云:“食在广州。”在如今,粤菜表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穿行在广州大街小巷里,“鲫鱼潮退余溪卤,牡蛎廧高结海沙。”从传统老字号到网红餐饮,随处可见粤菜为生活添上的烟火气。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粤菜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有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共性,又立足于岭南当地风俗与物产资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饮食文化。
你要谈广州的饮食文化,你不仅要谈钵仔糕的晶莹剔透,双皮奶的香滑润口,不仅要谈白切鸡的肉质鲜美,牛肉丸的嚼劲十足,还要谈在这其中的深厚内涵。要写广东早茶文化,就不能只写早茶文化,要写扶老携幼,围坐一桌,洗杯烫碗吃早茶,要写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觥筹交错尝海鲜,还要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豁达,要写“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开拓创新,要写“移山造海千秋业,亿千方土起平川”的拼搏奋斗,更要写“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执着。
一壶茶,两三件点心,四五知己,广式早茶不仅仅是一顿饭食,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和情感的交流。踏入广东的茶楼,一股温馨而浓郁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古色古香的装饰、热闹非凡的场景,让人瞬间忘却尘世的烦恼,沉醉在这份难得的悠闲与惬意之中。茶客们或围坐一桌谈笑风生,或独自品味茶香静享时光,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满足。
正如史铁生所说:“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生活在这一座温暖而又不断进步的城市中,每天与平平凡凡的大家朝夕相处,也许看似毫无变化,但这温情似冬日里的一炉火,像夏天里的一缕风,全被阳光记录在空气中,融入了广东人大家庭的血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