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使得社会文化领域也发生了改变,人们更加强调自我个性的张扬,相应的集体主义观念却处于逐渐被弱化的状态。在文学创作领域内,作家的创作思绪与以往发生了明显不同,更加关注个人的生存空间,文学题材也倾向于表现民间个人生活。余华笔下的一部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在此期间创造出来,本书讲述了主人公许三观十多次卖血的经历,不同时期卖血的目的不同,心境不同。他通过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难关,战胜了命运中一次又一次的惊涛骇浪,而他的每一次卖血都代表了他与生活斗争的勇气和决心当风浪之后,会给人深深的思考,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抗争故事,而是一部揭示人性、情感和生活哲学的小说。
图片为《许三观卖血记》书籍。 图片来源网络
当我看完全书,才发现这竞是余华作品中比较温情的一部了,没有他往常的悲惨,只用最质朴的语言,倾述着许三观这个芸芸众生里的小人物的一生。书中许三观是城里丝厂的一个工人,他工作上进、家庭幸福,是社会上无数平凡人中的一员。从二十多岁到六十多岁,他一生卖血十一次,靠着卖血度过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许三观是中国当时普通人的生动写照。他折射出了一种苦中作乐的悲剧人生,小说中平凡的小人物挣扎于浮沉的时代,用他们并不厚实的臂膀不断拍打出激荡的浪花,观望着模糊的前路,而其间的苦难与悲情却又清晰可见,平凡之家的悲剧喜剧在余华细腻的笔触下显得可笑而又可怜。在讽刺幽默的行文之间又可看出人物苦中作乐的无奈,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永远也无法抹平的鸿沟。
许三观便是那个时代小人物生活的真实写照,余华以诙谐幽默的方式阐释了整个社会的荒谬,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苦难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的求生欲望,将那个时代平民刻画得淋漓尽致。
许三观的身上充满了市井小民的市侩与算计,他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也不具备什么崇高的品质。他虽然贫穷但却不屈服于生活的苦难,他选择用卖血的方式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不仅是他对生活的抗争,也是他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生活就像一场赌博,没有人知道下一局会是输还是赢。许三观用他的血换来了生活的物质基础,但他也明白,血并不是万能的。他的每一次卖血都代表了他对生活的坚持和执着,他坚信只要不放弃,总会有一线生机。在他身上,我们不仅能看到他“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的生活态度,还能看到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丈夫、一个平凡的父亲,对家人们厚重的爱。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愚昧计较,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让人动容。他与一乐的父子情、与二乐的兄弟情、与阿根和进福的友情,都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都显得格外真实,仿佛他就生活在你我身边。
若有人问我,苦难来临时,你能做到像许三观那样积极,那样乐观吗?我的回答是估计不能。那读完这本书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很多人会有同样的疑问,的确,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富庶的时代,很难切身体会到富贵和许三观为了生存承受的悲壮与挣扎,我们同样难以想象有人竟然可以为了活命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我觉得人生并不是一份答卷,并不是只有答满分才有意义的,可能很少有人能像许三观那样昂扬向上,但如果透过他们,在遇到苦难的时候能够淡化苦难,少一点颓废。多一点坚韧,也是极好的。惨只是一种状态,别把惨过成你的人生。
有人说余华的作品大同小异,都以悲惨的人生塑造平民英雄,只读一本《活着》就足够了。于我个人而已,无论富贵,还是许三观,都给了我不可替代的感动,也许他们在任何时代都只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他们在面对苦难时的柔情却使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呈现出迷人的光彩。每个人心灵深处都种下了一粒人性的种子,每一次感动都督促着这粒种子萌芽,总有一天会开出恣意不萎的花。最后,还想再说一句:“老板,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哦,对了,我不喝酒。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本深入人心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也揭示了生活的哲学和情感的力量。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更是精神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苦难和美好,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者 麻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