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爱与死亡——读《命运》与观》春色寄情人》有感

陈灵洁
2024-05-02 20:38 阅读 896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可能是冥冥之中有所注定吧。先是看了蔡崇达的《命运》这本书,后看了《春色寄情人》。它们都孕育在福建,灵魂深处都刻着爱与死亡的基因,它们存在的意义大概是想让人们明白爱与死亡这个终极命题吧。

《命运》的开篇就谈到了死亡,读的时候我的心里莫名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似的,很不是滋味。大概是人对死亡都会有恐惧和害怕吧。每个生命都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到这个世界,被父母或护士温柔地清洗干净,完成迎接生命的洗礼,所以当一个生命在旁人的哭声中告别这个世界时,也理应有一场送别的洗礼。这本书提到的福建死亡的习俗——当老人感知到自己要离开人世时,要求子孙们把自己的床搬到厅堂正中间,在神明的注视下离开,因为人老了,就会莫名有一种未卜先知的能力。这个习俗的好处大概是可以好好安排自己最后的结局,坏处就是从那之后的每一天都在等待着死亡的降临。以及《春色寄情人》这部剧中男主的职业——遗体整容师,这个习俗和这个职业的工作大概就是一场送别的洗礼吧。死亡是最让人无能为力的,但同时又是最公平的,每个人的骨灰重量,都是1800克到3100克,它从不以成功或失败论英雄,只要存在过就已经是意义了。

跟我们亲近的人离世,有可能是老天给我们发的信号,提醒我们,最可靠的那道屏障消失以后,迟早会轮到我们自己。正因为生命有大限,我们才应该更努力地去生活、去创造、去爱。失去的本质是在教会我们慢慢学会接受。无论我们经历了谁的死亡,总会让人在某一刻感到无比绝望,觉得未来会有无比的孤独和悲伤,但这不是真的,时间会治愈一切。

当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科学家们曾有过一种猜测。你身体里的亿万个原子开始疏远,不再受制于人类的形态。构成人身体的零件,像毛衣一样被拆开,伴随着人的最后一次呼吸,这些原子开始分解,融入周围的土地,原子形成了新的组织方式,它们成为了散尾葵的叶子、带斑点的蜗牛、玉米核、甲虫的上颚,甚至是鸟尾巴上的一根羽毛,但这些原子,每一颗都携带着之前的标记。所以,生命并不会消失,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曾经的你,可能会拥抱,会笑,会皱眉,但现在,也许变成了与浪花共舞的海藻、在积雨云下摇摆不定的漏斗云、扑棱着身体产卵的小银鱼,或是滑行在漩涡里的鹅卵石。你的身体可以跨越大江南北,让草原生出皱褶,让松树枝弯折,让白鹭扑打双翅。总之,你曾经渴望的登上山巅,漫游海底,征服天空,现在都会很轻松地做到了。这样看来,死亡也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命运》这本书中爱有阿太、百花、北来、西来、神婆之间的亲情,有杨万流和阿太的爱情。《春色寄情人》这部剧中爱有庄洁和陈麦冬的双向奔赴和互相救赎,有陈麦冬和奶奶的相依为命,有庄洁一家的温暖与依靠,有三代闺蜜情的不同诠释。

爱是庄洁说:“我确实见到陈麦冬会很高兴,但见不着他也照样活。我确实很喜欢陈麦冬,一直就是,但我更喜欢上海和自己。”这不禁让我想到鲁迅先生在《伤逝》中写过的一句话:“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我们这一生可能会有很多角色,但永远要记住一点,要忠于自己,我们只有自重自爱,才会有爱人的能力。这是爱自己!爱是陈麦冬对庄洁说“人生无常,谁也不要为了谁牺牲。”,是庄洁对陈麦冬说“懂你的人自然会接纳你的一切,不懂的人就算你改变了也没用。”这是爱爱人!爱是庄洁说“我第一次真正感到幸福,是我确信我有能力爱我的家人,即便我是个残疾人,也不妨碍我为他们赴汤蹈火。”这是爱亲人!

我发现,爱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就像生命一样会不断的衍生和延展。因为爱,所以在乎,因为爱,所以珍惜,因为爱,所以勇敢,因为爱我们有了更多的情绪,情感和能力!

最后,当站在命运的入海口,回望着人生的每条溪流,流经如何的山谷,希望每个人的溪流中都有爱的澧水。当你抬头看山谷上头的星辰,那天上的一颗颗的星,就是一个个不愿再回人间的灵魂,向天开的枪!

 陈灵洁供图

+ 投诉举报
9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