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在山西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我于2024年盛夏的七日之旅中,最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山西古建筑上那璀璨夺目、繁复精美的琉璃艺术。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浩瀚星河中,熠熠生辉。2024年7月21日上午,晨光初破,陕西师范大学暑期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张壁古堡与琉璃牌坊的征途,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就此拉开序幕。
正所谓“山西琉璃看介休”,步入介休,仿佛一脚踏入了琉璃编织的梦幻世界。张壁古堡,被誉为“中华星象第一村”,其内的二郎庙中,二十八星宿琉璃像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在琉璃的映衬下更显生动夺目,每一尊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与日光交相辉映,更显神秘莫测。这座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军事古堡,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古堡三面环沟,一面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沿着古朴的石板路向前,两旁明清时期的民居与古庙宇错落有致,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那份古朴与宁静之中。走进古堡,我参观了空王佛行祠、可罕庙、真武庙等庙宇殿堂。而古堡内的空王殿,更是建筑琉璃艺术的典范之作,殿顶装饰着明代三彩琉璃,刀工细腻、烧制精巧,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屋顶构件均施以黄、绿、孔雀蓝等釉色,其中孔雀蓝尤为出众,色泽纯正优美,凝天空之韵色,如湖水之澄澈。遗憾的是,据导游介绍,这孔雀蓝的烧制技艺如今已失传。这些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斑斓光芒,红得热烈,蓝得深邃,绿得生机勃勃,引人入胜。
图为张壁古堡的精美琉璃
正午时分,烈日炎炎,而张壁古堡的地下古地道系统却如同天然的“空调房”,为我们带来一丝丝凉意。这错综复杂、攻防兼备的地道系统,不仅展现了古人的军事智慧,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古代建筑的精妙与伟大。地道内的藏兵洞、兵站、储粮处等设施一应俱全,仿佛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让人在惊叹之余,更添敬畏之心。出了地道,来到炎热的地面,我们仍然对那“空调房”恋恋不舍。
离开古堡,我们一行人又踏上了前往琉璃牌坊的路途。虽然路途波折,但正是这份不易,让那座隐藏在村庄之中的琉璃牌坊显得更加珍贵与神秘。随着距离的不断拉进,周边越来越荒凉,稀疏的几家商店,锈迹斑驳的栅栏,大家难免对这个尚未谋面的东西心生失落。但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反差,这座牌坊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这座牌坊是一座清式三间、四柱、七楼、三卷门的红黄绿琉璃牌楼。牌坊上的浮雕图案精美细腻,莲花、忍冬、宝相花等纹饰既表现出了中国民俗的色彩,又是吉祥与纯洁的象征。我站在牌坊下,仔细欣赏着这些精美的图案和匾额题字,如左右次楼的“无上道”和“众妙门”,“除俗障”和“契真源”,主楼“紫极腾辉”和“天枢真宰”的横匾,感受着浓厚的文化氛围,站在牌坊之下,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琉璃牌坊上的皇家孔雀蓝琉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花鸟鱼虫、龙纹瑞兽仿佛活灵活现,犹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引人入胜,令人久久不愿离去。这些琉璃装饰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工艺精湛,采用了仿线刻、仿高浮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并巧妙融入了绘画艺术,使得每一片琉璃都独具特色,充满生机。这些琉璃构件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历经千年仍光彩夺目,色泽鲜艳如初,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与精湛技艺。
图为介休琉璃牌坊
在踏上这次旅程之前,我对琉璃的认知仅限于成毅主演的玄幻剧《琉璃》中那如梦似幻的意象,或是苏轼笔下“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中描绘的晶莹琉璃之美。然而,亲眼目睹山西古建筑上那些璀璨夺目的琉璃艺术后,我深感先前的印象仅是冰山一角,它们给予了我心灵与视觉前所未有的双重震撼。
此行中,除了琉璃之美让我难以忘怀,更有一份深厚的情谊悄然滋生——那是我们团队的凝聚力,以及在游学路上结识的每一位朋友。从老师到负责人,再到小组组长与每位同学,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编织了这次旅行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如果没有这次游学,或许就不会有机会结识到那么多来自其他学院的同学,更不会有机会和有趣又博学的学长们成为朋友。日复一日,那份在游学过程中逐渐培养的默契与理解,如同种子般在我们五人心中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绚烂的友谊之花。这段共同的经历,如同璀璨星辰,无论未来我们身处何方,都将成为心中最温暖、最美好的回忆,照亮彼此的前行之路。
此次游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琉璃艺术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琉璃的斑斓色彩与精湛工艺,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心灵上的洗礼,它们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静静诉说着三晋历史的辉煌与沧桑。我为自己能够亲身游历这些历史遗迹而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这段旅程,让我感受到了三晋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探索、学习的时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记忆和感悟,继续探索更多未知的美好。
图为实践团队在张壁古堡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