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更好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游山西洪洞大槐树、双林寺、镇国寺、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所思

陕西师范大学 刘愉
2024-09-08 10:23 阅读 1.4万+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当下,山西各景点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多种方式,实景演出、研学体验等多种形式应运而生。形式的多样化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形式能否更好地展现出旅游资源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另外,除了探索与游客互动、富有动态感的形式,探索更好呈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静态形式也十分重要。

在洪洞大槐树景区,《开门迎亲》《大槐树移民》《铁锅记》等表演,主要围绕“寻根”主题展开,过程中穿插“解手”“砸锅牛”传说,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洪洞大槐树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乔家大院研学活动中,茶商镖票情景扮演还原了历史场景,让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了茶商镖票的运作。这些都是“旅游+文化”模式的成功案例,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加深了游客对景区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与获得感。

不过,这些参与、互动类的动态形式有其局限性,它局限于地点(某个景区或者景区的某个部分)、游客类型(年龄限制)、文化类型等要素,究其根本,它局限于直白展现文化内涵的展现形式。以这次山西之旅为例,双林寺的彩塑、镇国寺与平遥古城的建筑等静态文物就很难以这种方式展现其文化内涵。一方面,彩塑艺术、建筑艺术多样复杂,很难亲身操作;另一方面,彩塑、建筑的文化内涵不仅表现在构成与技艺,还表现在彩塑群、建筑群这样庞大技艺的集合带给人观感上的震撼和整体的美学价值,以及文物经过沧桑变幻带给人的深刻厚重的历史感。相形之下,彩塑、建筑蕴含的文化宝藏是无穷的、因人而异的,因此并不能局限于某一形式的展现,只能呈现出来让人静静观赏。因此,对于这种旅游资源中文化资源的挖掘,重要的不是动态的展现,而是静态的呈现。

那么,如何提高静态呈现的水平?第一,提高景区的环境服务。双林寺中有大量的彩塑,历史与美学价值是巨大的。然而,双林寺的地面杂乱、垃圾较多;站在每个房屋门口,成群的苍蝇飞舞。我想,应该没有人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欣赏彩塑艺术。提高景区环境服务,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游客的舒适度、体验感;另一方面,也是对文物的敬畏与尊重。对于蕴含丰富文化价值的文物来说,杂乱的环境是对它们价值的翻倍轻视,但是,整洁的环境是对它们价值的加倍珍视。第二,提供更为便利的观看方式。寺庙里的彩塑风格、建筑形制都是看点,然而,较为幽暗的光线、较为遥远的距离,都给游客仔细欣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当然,直接观看和感受历经历史风云变幻的彩塑古建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但是,能否增加一些科技元素将游客与文物之间的距离缩短,将游客观看到的文物的细节更为清晰?第三,提供特色的旅游服务。平遥古城中提供旅拍的店铺随处可见,然而古城旅拍者寥寥无几,在互联网上也难寻其踪。吸引力、影响力不足,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特色与名片。不流俗于市场,因地制宜地创造本地特色的旅拍才是正道。于山西而言,极富特色的名片属古建、彩塑;服饰难逃俗套,但氛围别具特色,古建古朴深邃、彩塑宁静悠然,那么,在旅拍中着重意蕴的呈现,或许能够看到山西旅拍产业发展的一缕曙光。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仅仅体现在旅游过程中,旅游后带回家的文创产品也是一个重要部分。有文化、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既为景点锦上添花,也将助力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平遥古城中“全场八块”文创产品引人注目,丰富的产品种类,较为实惠的价格是它招徕顾客的妙招。不过,如今各大景点的文创产品普遍以冰箱贴、贴纸、摆件、玩偶、绘有景点图案的帆布包等种类为主,当大众渐趋审美疲劳,文创产品又将何去何从?因此,创新文创产品种类,增强产品文化内涵,仍是生产文创产品的商家应该考虑的。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当前山西各景点就此作出了积极探索,但仍要进一步探索特色化、优质化的融合方式。“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作为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化传承地,山西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辉煌与繁荣,当文化与旅游进一步深入融合发展,山西文物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芒。

+ 投诉举报
635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