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政策下乡行,同心筑梦暖人心
摘要:为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实施广东省2024年度“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通知》的号召,团队到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开展了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本团队以多种形式开展,旨在宣传国家资助政策,让国家资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助贫困学子圆读书梦。
关键词:国家资助政策、调研、入户走访
一、实践背景
截至2023年11月,广东共为21.25万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2022年度国家助学贷款23亿元,贷款人数较2021年增加4.96万人,增幅为30.49%。这说明仍有部分学生需要资助政策助力圆梦。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的要求,加大宣传学生资助政策的力度,实施精准资助,使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惠及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推进家校社协同发展及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促进教育公平,让因贫失学、因贫辍学成为历史,团队成员来到粤北(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通过入户走访、开展线上线下宣讲等形式,多渠道精准帮扶乡村经济困难家庭“知资助,懂政策,用助贷”。
二、实践开展过程
1、设立咨询点,精准资助助成长
团队在清远市浸潭镇、大湾岗村志愿服务站、浸潭镇慈善会、浸潭镇文化大楼开展政策巡展宣传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板、设立资助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家长以及学生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累计向发放政策宣传手册200多份,政策宣传覆盖面300余家庭,普及1000余人。
2、资助政策进校园,励志自强入人心
同心筑梦团通过线下宣讲会以及线上会议的形式进行资助政策宣讲活动,针对清远市浸潭镇的高三毕业生大学生以及家长。“资助政策宣传大使”郑炜豪向同学们介绍国家资助政策推行的意义以及形式,详细地讲解了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等资助政策以及申请流程,通过自强之星视频的故事,分享他在大学校园学习经验、自立自强、励志成才的奋斗历程,激励了同学们自立自强。
3、资助政策入户,针对走访出实效
在镇政府以及村委会干部的带领下,同心筑梦团突击队到浸潭镇社区街道、大湾岗村实地走访、入户调研,有针对性地走访慰问了8户准大学生家庭,同心筑梦团的“资助宣传大使”与学生及其家人进行深入交流,向村民和学生详细介绍了申请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且对他们提出的资助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通过“资助宣讲精准入户”方式为村民进行“奖、勤、助、贷、补、减、免”七位一体的资助政策讲解。在团队入户调研过程发现中洞村的陈永兴同学是职业院校的艺术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以单招的方式被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音乐学专业录取,但学费却高达一万二,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一度想过放弃上大学的想法,最终通过团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讲解助学贷款政策,让其不再为学费而担忧,圆梦大学。
三、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情况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女性占62.5%,男性占37.5% ,他们的学历中,大学占60%,高中20%,初中17.5%,小学占2.5%,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他们的家庭属于经济困难家庭,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多种调研形式,发放家长版、学生版问卷各100份,回收家长版问卷98份,学生版问卷99份。
2、调查对象家长外出务工时间
根据数据表格(图1)可知,农村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学生,父亲或母亲在外打工时间的分布情况如下:一年以内占比36.36%,1-2年占比9.09%,2-5年占比27.27%,5-8年占比9.09%,八年以上占比18.18%。可以看出,大部分父母在外打工时间集中在一年以内和2-5年之间。调查显示,除了少部分家庭的孩子家中能够较长时间的陪伴孩子的成长,但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需要外出务工等方式帮助家庭赚钱孩子需要的生活费、学费等家中必要的经济开支。
图1为:父亲或母亲在外打工时间的分布数据图
3、调查对象对资助政策的认知程度较低
对于国家资助政策来说,政策目标群体指的是因家庭经济困难需要国家资助政策支持的学生个人或其监护人、家庭,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有23.49%的村民完全不了解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43.81%不太了解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22.22%大概了解与10.48%完全了解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即约65%的调查对国家资助政策不了解;此外,52.7%了解绿色通道,55.87%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8.57%了解国家奖学金,58.73%了解国家励志奖学金,59.37%了解国家助学金。
4、调查对象对资助政策的认可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图2),大部分的调查对象担心无力偿还贷款和流程复杂,分别占57.78和46.67%,认为贷款可能被社会歧视的占25.08%,担心贷款利息过高有32.7%。
图2为 :对于国家现行助学贷款政策的顾虑
5、调查对象对资助政策的本质认知不够深刻
学生问卷中,调查发现只有15%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需要按期足额还清,对维护自己的信用存在着影响,但有23%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是一项纯福利的政府资助政策,不需要偿还贷款,有31%的学生认为认为助学贷款即使不还,银行或学校也无法追究到自己的法律责任,甚至有31%的人认为是借了可以不还的。
图3:学生对还助学贷款的认识分布图
家长问卷中,根据数据表格显示(图4),对于助学贷款的观点,大多数家长(53.33%)认为助学贷款是以个人信用担保申请的银行贷款,必须按期足额还清,维护个人信用。少数家长认为助学贷款是一种纯福利的政府资助政策(33.33%),以及助学贷款虽然是借银行的钱,但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借了可以不还(6.67%),以及认为助学贷款即使不还,银行或学校也无法追究到自己的法律责任(6.67%)。
图4为:家长对还助学贷款的认识分布图
6、调查对象对认为家庭困难的原因
根据图5,从调查的结果显示,许多家庭都不了解申请贫困生的条件,52.55%的学生认为要申请贫困生需要家庭子女多,32.5%的学生认为申请贫困生的条件是家庭劳动力短缺,这些都表明对申请贫困生的条件不了解。
图5为:家庭困难原因占比分布图
7、调查对象了解资助政策的渠道少
根据数据结果(图6)显示,学生和家长主要通过讲学校座(42.5%)和微信公众号推送(32.5%)来了解资助政策,其次是宣传册(20%),而学校海报宣传的比例较低(5%)。可以看出,讲座和微信公众号是家长和学生了解资助政策宣传的主要途径。
图6为:学生了解政策途径分布图
四、国家学生资助宣传不足原因分析
1、国家资助政策宣传解读力度不够
第一,由调查结果可知,约60%的调查对象不了解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调查对申请助学贷款的难易程度的不了解也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家庭状况困难时不会首选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他们不清楚如何用政策来缓解孩子上学压力,主要对申请流程、对还款的时间、利息方面不了解。以上情况恰恰反映了当地并不重视子女对国家资助政策与助学贷款的认知度,导致许多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走访调研途中,实践队员发现村落里对于小学、中学、高中资助政策普及不够,有些村委会干部甚至没听过国家资助政策,不了解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导致村民获取信息匮乏。
第二,家长们认为国家资助政策的资助力度有限,难以为困难家庭解决学费、生活费问题。此外,调查对象主要是担心无力偿还贷款和流程复杂,甚至但是被歧视或者贷款利息过高的人有32.7%。其原因是:在现在社会,大部分情况下,金钱是衡量一个人、一个家庭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贫穷是容易被邻居和亲戚小看,因此,部分家长如因无法支付学费而贷款,会担心被邻居或亲戚看不起,学生也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感到自卑。其次,在走访调研中有部分家长一听到“贷款”便表现出过激行为,不了解国家资助贷款的利息,认为是“高利贷”,且认为国家资助政策对家庭无实质性帮助且造成困扰。调查对象的收入低,借款是要算利息的,期限内无法偿会产生更多的利息,而跟亲戚借钱,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算利息,且碍于亲戚关系,亲戚也不会催还款,因此,调查对象对助学贷款会担心利息和无法偿还。由于调查对象缺乏资助政策和助学贷款的了解,他们不知道读书期间是免利息的,而且分期还款,孩子毕业后是完全可以偿还的。
第三,有些村民表示在对资助政策存在理解上的误区,比如“不用还”、“不还也不会追究法律责任”等错误想法,这也间接反映出当地政府对国家资助政策的解读力度不够。助学贷款就是为交学费而向国家申请贷款,这确实是在跟银行借钱,尽快读书期间是免费的,但毕业之后仍需要还款,这涉及到借钱和尊严的问题,因此,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家长或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资助政策。
2、传播手段匮乏且覆盖面有限
通过调查显示,学生了解资助政策都是在校内校外的讲座形式和公众号推文等的方式才能了解到相关资助政策,但并没有做到“人人知、户户晓”,家长对其认可度不高,认为其并不能完全帮助学生及家庭完成学业。
其次,由于宣传材料的形式单一且数量有限,很多偏远村落的村民甚至无法接触到这些信息。此外,乡村居民忙于农事,对助学贷款等金融产品的了解不足,也进一步限制了政策的传播效果。
3、调查对象观念待革新
在粤北地区,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这对资助政策的有效实施构成了不小的挑战。部分家庭认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是经济上的负担,因此不愿意让女儿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同时,由于对借贷机制的误解和担忧,很多家庭在面对高等教育学费时往往选择自筹资金或放弃深造。
五、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普及与优化对策
基于对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村民的深入调研,针对国家资助政策与助学贷款普及实施中的现实问题,团队提出以下建议,以期推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深入人心,切实帮助有需要的家庭。
1、高校宣传深度化
高校应在入学前、入学后利用线上线下多平台开展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宣讲,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资助政策,并鼓励有需要的学生申请。其次,高校可借助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受助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回家乡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更有说服力。
2、政府覆盖精细化
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政府需构建精细化资助管理体系,确保信息无死角传达。除教育局对接各级学校外,政府可以通过建立镇、村、校三级联动机制,确保资助政策精准对接到每位需要的学生及其家庭,尤其是低保户、单亲家庭,实现全学段、全方位覆盖。
3、校政合作紧密化
政府与学校应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推进资助政策进校园。政府提供政策指导与资金支持,学校则负责具体实施与反馈,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完善的资助生态系统,有效缓解村民经济压力,保障学生教育权益。
4、助学渠道多元化
中等职业院校与高中应积极探索多元化助学模式,如增设勤工俭学岗位、优化奖助学金评审机制、引入社会捐赠等。同时,加强资助政策宣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知晓并有效利用各类助学资源。
5、诚信教育体系化
将诚信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与资助评定全过程,通过开设专题课程、举办诚信讲座、开展诚信实践活动等方式,强化学生及家长的诚信意识与责任感。同时,建立严格的违约惩罚机制,有效遏制“老赖”现象,提醒贷款学生即使还款,保护好个人信用。
6、宣传活动创新化
各地教育局、学校应不断创新资助政策宣传形式,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视频教育、直播互动、在线问答等;举办丰富多彩的征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资助政策的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通过组织宣讲会、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普及率。
7、贷款流程简化化
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框架内,应持续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力求简洁高效,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与等待时间。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手段提升审批效率,确保每位符合条件的村民和学生都能迅速获得贷款支持,有效解决其上学经济难题,让国家资助政策真正成为助力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坚实后盾。
8、受贷学生监管强化
建立并不断完善受贷学生个人情况定期查询和跟踪制度,是确保资助资金有效使用的关键。学校应设立专责岗位,与贷款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其学习、生活及经济状况。同时,高校与放贷银行需联合建立学生助学贷款信用档案,强化对学生毕业后个人情况的定期查询与登记,明确查询管理与跟踪责任分工。此举旨在通过严格的审核监督机制,防止“假性困难”现象的发生,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获得应有的资助,促进资助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六、结论
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全方位、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我们亟需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国家政策的温暖阳光普照每一片渴望知识的土地,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学子都能沐浴其中,感受到国家的关怀与支持。团队呼吁,不仅要让政策家喻户晓,更要让其实实在在地惠及每一位需要的学生,激发他们的青春活力,以奋斗为笔,绘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