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智‘汇’非遗,创‘艺’融新”团队于东营开展非遗文化探索社会实践活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于瀚斌
2024-09-03 21:49 阅读 6.0万+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在暑期时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智‘汇’非遗,创‘艺’融新”志愿服务团队来到东营市,以利津县为切入点,探索黄河入海口非遗文化,开展以非遗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黄河遗珍·澄泥印韵:千年古艺的璀璨传承

千百年来,黄河不仅以自然之力赋予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更是以文化之魂供给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源头活水。黄河澄泥印便是黄河流域诞生出的文化瑰宝,河水奔涌裹挟大量泥沙,为澄泥印的制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红泥,这种泥土具有独特的质地和色泽,使得成品在外观上呈现出光泽圆润的效果。黄河澄泥印,生于水,成于火,从积沉的细腻红泥到匠人精湛的工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黄河澄泥印成品。  谭如祺 供图

随着社会实践调研的进一步深入,团队走进位于老街长巷中的黄河澄泥印制作工坊。传承人在此地开设工作室,一边制作和售卖澄泥印,一边承接研学项目,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这不仅推动了澄泥印艺术的传承,更让黄河澄泥印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也为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价值远不止于传承与保护,更在于其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因此,成员们积极倡导深入挖掘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与市场潜力,推动其与乡村旅游、 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跨界合作,期待通过这种方式,让非遗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图为团队参观调研黄河澄泥印。 刘新宇供图

实践团队还走访调研了拥有十八种技法的古窑十八梭,感受纯手工的璞琢之美和古老技艺的魅力;实地走访拥有100多年传承历史的利津曲酱,感受古老技艺的神奇和古法酿造的美味;亲手实践了陶泥工艺的制作,用双手铸成黑陶的传统文化壁垒;体验了古法草木染色,感悟自然之美与现代美学的碰撞融合……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深深植根于其特定的地理及文化背景中,成为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除了对非遗项目的调研体验,团队还通过参观调研利津县博物馆、黄河文化馆、东营市美术馆等地,让成员对黄河口的文化特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于当地非遗的创新也有了更深刻的一个领悟。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调研其他非遗的照片。刘帅 供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替中找到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团队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对东营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深入的了解,深刻感受到了创新对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些独特的文化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见证,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当地人民的收入增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队员们表示将积极发挥学校专业优势,通过各种方式传递东营的声音,讲好非遗故事,推动中华优秀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记者 娄春鹏 作者 裘喆 于瀚斌 杨娴玥 )

+ 投诉举报
2356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