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纯粹的我们,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更感恩遇见,致青春的你和我

华南师范大学 张耀晟
2024-09-03 15:47 阅读 1.6万+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这个夏天,有一场纯粹的旅行,给我们的青春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开端

故事的开始,要从四月底的一天上午说起。像往常一样,我们在群里聊天,聊到干农活的话题的时候,有几位哥们就提出了下乡的“想法”。起初,大家都以为只是一句简单的玩笑,不曾想我们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部分聊天记录

当时我们觉得下乡有一定的可行性,便不多想其他的,带着一腔热情和一点青春的冲动,准备这场一拍即合的旅行。那一天,我们上午完成决定,傍晚分工,晚上第三节晚课后开会讨论、写活动方案,第二天早上就完成了方案,并与实践地的学校老师联系。大家的执行力很高,现在回想起来也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可惜的是那所学校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回应,说的是要当地政府同意才行。我们都知道这只是暗话不明说,但仍然尽力地到处打电话沟通,渴求那最后一丝希望。那段时间,我们联系了多个城市、多所学校,方案的选择从plan A变到plan E——当然最后还是幸运的,找到了愿意与我们合作的乡村学校,很快我们便把结对的材料弄好。若实践地结对顺利,我们两天之内便可以把所有的材料准备好,但实际情况是花了一个星期结对。不久后,有了校级立项成功的讯息,友友说了一句“散伙饭可以晚点了!”,在那一刻,我们的坚持变得弥足珍贵。就这样,晚春的风把青春的火光吹进了这个夏天。

部分聊天记录


下乡

七月中旬,我们来到了这片花生成熟的土地——韶关市仁化县长江镇,我们的目的地是当地的一所乡村小学。我个人认为“下乡”“乡村振兴”这些词汇挺合时宜,若之前沟通过的实践地与我们结对,或许少几番滋味。当然,这一路山长水远,风景很吸睛,尤其坐着老中巴一路“粤”(越)北时,方可领略“粤F”的别样风采。

从韶关东到仁化,从仁化到长江镇,这一路过来我都有不同的体会,总体而言就是从县城到乡村,或者从2024回到2004(甚至更远)。去到学校的第一天,我们发现学生的人数只有11个,比实践队的人数还少。幸好那天只是踩点,我们还能让孩子们叫多点朋友过来,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就有19到24人。那些孩子都很可爱、很听话,态度积极,给他们上课也是一种享受(至少不用花时间去管理课堂hhh),遇到的孩子们是我们最大的心灵慰藉,同样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机会。

除了上课,我们的实践活动还有家访,访谈有关乡村家庭教育的内容。整个访谈过程给我的印象很深,有感动,更有感慨:感动来自孩子们对我们的支持和喜爱,感慨来自这片大山中的愿望。有一个小女孩给我印象很深刻,她的笑容很灿烂。当我跟朋友进入学生家里访谈时,看到了这个小女孩,还是有点惊喜的。小女孩的母亲跟我们说,小女孩平时上学是早上六点半起床,而我们上课期间就六点起床,特意去到学校上我们的课。听到这里我们的感受不言而喻。

 而我更想说的是“感慨”: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很用心,但要在外工作,陪同孩子的时间有限,家长们无一不透露了自己“在大山当中的心声”。在访谈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很努力地想给自己的想法,但大多数时候还是有心无力。仍记得访谈完一位家长之后,我跟朋友说:“其实我心情很沉重,不知道为什么,想说点什么却说不出,不知道怎么办。”现在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很清楚现在的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大山里的愿望,应该就是“走出去”。我希望未来会有更多人“走进去”或者“走回去”,也希望自己未来有能力的时候,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

 最开始的时候,一位友友开玩笑着说“来我家拔花生”,然后有了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花生应该算长江镇里典型的农作物了,从民宿到学校的路上,司机也给我们指明了花生的位置,告诉我们现在有些花生已经成熟了。我们的队名叫“榨花生油”,起初是整活来的,慢慢地发现我们这“活儿”越来越有韵味。我认为乡村地区还是需要关注、“发现问题”,像小学的“花生”一文提到,“只有挖出来才知道花生有没有成熟”,至少对我来说,没有亲身体会,我理解不了“下乡”的含义,可以这么说,那里三四年级的孩子对鼠标左右键没有任何概念。当然,孩子们善良、淳朴、乖巧,让我很欣慰。总体的支教、调研过程蛮顺利的,但也有遗憾和愧疚吧——最后一天上午,孩子完成绘画之后,我们利用图生图技术给他们生成新的作品。有个孩子的画很难生成新图,再加上当时时间紧,我们没能给他完整的奖励。还有印象很深的画面:合影时有个孩子不耐烦,但也顺从我们,当听到我说“大家可以回家啦”,他很快地跑出去,头也不回。当时我一直看着他的背影——他不耐烦,但我不介意他这种想法,这不重要,我只是希望以后他和他的朋友们都能走出大山,就像我在课堂上说的“成为你们想成为的人”——这句话并不是我提前准备要说的,而是单纯忘词之后临场发挥的,这也许是大山里和大山外纯粹的共同愿望吧。再说个小愿望,那就是希望花生油一直榨下去,一代又一代……

最后,再感谢所遇到的人吧,那里的孩子、朋友的家人亲戚、人民政府的刘先生……


心话

这次的下乡,足以载入史册,让我很有感触、很难忘。在期末考试结束后的那段时间,还没开始我们的旅程的时候,我想过要写这段文字,因为我很相信大家,很相信我们的下乡之旅会很精彩。也许过程不能说一帆风顺,也许最终成果不能说完美无缺,但与大家一路走来,就是青春年华当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请允许我偷拍一张

 能够组织活动流程,参与下乡,是我的荣幸,能跟着大家在一起,很开心。这一路走来历程艰辛,大困难、小困难接踵而来,我们最终都克服了。前期准备、活动过程策划这些任务挺需要耐心,要考虑的东西也很多,我特意留了考试后的一周时间去准备。下乡前的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宿舍“闭关”——朋友想约我出去玩,我只能回复一句“没空喔”,然后乖乖当个“社畜”。不过我总是觉得这样做很快乐,与大家一起无论多苦多累都值得。浅浅回想一下,全队的大会议开了两次,支教组的大会议开一次,调研组的大会议开了两次,还有很多次的讨论,印象非常深的还是那一晚的方案写作,还有第一次全队大会议结束,兄弟姐妹们速速决定出行方式、买火车票,讨论建立支教流程的整体框架,大家真的很给力,很棒,表白大家!最后,准备执行我们的plan E——散伙饭,告别这个夏天!

第二次会议录像截图

"旅行证明”

本文为作者原创且已声明版权,未取得作者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928697767@qq.com + 投诉举报
717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