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贞心黔途小队”易地扶贫搬迁调研团志愿者,于2024年7月9日走进贵州省贞丰县搬迁珉城社区、水景湾社区及贞丰古城展开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本次实践活动,以深入了解易地扶贫搬迁老人生活现状、娱乐设施、社区交往为主线任务,并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特色,深入当地纺织类非遗产品文化中心,探寻搬迁老人社区融入新路径,助力当地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发展。
图为贞丰县易地扶贫搬迁点水景湾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广场。张莎 供图
贞丰县总人口为43万,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9%,布依族和苗族是贞丰县的主要少数民族,他们在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贞丰县的多项民族文化瑰宝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布依铜鼓十二则”以其悠扬的旋律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布依勒尤”则以独特的乐器演奏形式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而“布依服饰”更是以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色彩,成为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例证。
图为队伍成员深入社区,社区老人在进行非遗刺绣。张莎 供图
本次活动,小队成员先深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与搬迁老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资金,娱乐设施,保健设施等基本情况。通过访谈发现,部分老人的生活资金是由国家供给,部分老人则是由自己孩子供养,有的老人甚至可以通过非遗刺绣额外补贴家用。
图为队伍成员在水景湾社区对老人进行采访。张莎 供图
"在兴安处、西城社区两个移民搬迁安置区设置有专有的小厂,招募具有相关织布、蜡染、手工艺品技能的55~70岁妇女(主要招募易地搬迁的老人,尤其以具有相关技能的少数民族为主),发放工资有两种情况,一是所做的产品本身成本的一半,二是产品卖出后所获得的利益的一部分反馈给他们,现做现结,月工资可达四千。”纺织类非遗传承产品负责人杨帆老师说道。杨帆老师是贞丰县宝有黔工坊的产品负责人,他一边带领着队员参观当地非遗产品一边说:"我们的非遗工坊不仅仅是想让大家知道了解传承非遗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能给那些老人带来生活与精神上的富足,在打发时间的同时也能挣到钱,我想这就是把非遗文化发挥到它最大的价值了。”
图为纺织类非遗产品负责人杨帆老师为队伍成员进行当地非遗产品助力搬迁社区老人生活解说。张莎 供图
大家认真地聆听着杨帆老师的解说,并亲眼见证了文化与生活碰撞的火花。
图为贞丰古城两湘会馆非遗纺织物展览。张莎 供图
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是新路径,同样也是可持续发展路径。非遗文化的价值大小,不仅取决于它所具备的祖先的智慧结晶的多少,更在于所给予后人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富裕程度。